您的位置 首页 地面材料

女大学生直播乱象调查:揭秘背后真学生数量

女主播“大学生”身份存疑 近日,河北某高校学生王磊在刷短视频和直播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主播明明不是大学…

主播大学生”身份存疑

近日,河北某高校学生王磊在刷短视频和直播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主播明明不是大学生,却自称为大学生进行直播。

一次,王磊点进一个题为“大二学生”的直播间,主播身着性感服装正在跳舞,评论区有人为博取主播关注不断刷礼物,还有人要求与主播线下见面。主播在直播页面标注地点为王磊所在学校,但他询问主播关于学校的问题,对方却答不上来。

据观察,打着“大学生”等标签进行直播引流带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为博流量进行低俗直播。

专家指出,冒充大学生身份直播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平台应加强对主播身份和直播内容的审核监管,严格把关真实性。对违规标签可予以关闭直播间和封禁账号等处罚。观众也应提升辨别能力,不盲目追捧标签化直播,多关注有价值和正能量的内容。

打造“大学生”人设,博关注引流量

王磊发现,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时可以在左下角标注学校名称,平台便会根据数据推送相关视频。一天,他刷到一个标注地点为其所在学校的主播。对方多次跳擦边舞蹈,甚至做出性感大胆的动作。

王磊查看该主播发布的短视频,发现没有与学校相关的元素,询问同学也没人认识她。他在一次直播中向主播提问学校问题,对方却答不出来。

王磊质疑:“这名主播是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如果不是,她为什么要标注我们的标签?这对学校声誉影响很大!”

珠海某高校学生胡明也有类似疑惑。他点进一个直播间,女主播化妆时称自己有课,但到了上课时间,却说不想去,要打游戏赚钱。

学校规定所有师生必须参加当天下午的活动,但主播却表示自己要上课,不上课后又要打游戏。胡明怀疑该主播的大学生身份,并猜测她可能有其他兼职。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直播间标题为“大学生直播”“女大学生直播”,但主播未必是学生。直播内容多种多样,有舞蹈、整活、陪玩和卖货等。

一名直播运营人员表示,部分直播账号表面上是个人经营,实则背后有公司运作。“女大学生”“大学生”只是标签,用来包装主播以增加人气,人气越高,礼物和收益就越多。“部分擦边内容易得礼物,但易被封禁,不过封禁后可更换账号。现实中,很多非大学生冒充大学生进行直播赚钱。”

记者发现,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存在大量自称MCN机构(为网络主播提供服务的机构)招募女大学生博主的帖子。他们通常自称“美妆、穿搭领域的甲方客户。由于预算有限,寻找素人穿搭达人”。报名条件是“爱买衣服、爱穿搭、具备穿搭技巧等”,并未明确要求必须是女大学生。还有部分MCN机构暗示,可添加“女大学生”标签以获得更高关注,且机构可提供推介服务。

冒充身份涉诈骗

损害权益和声誉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年来发生过多次社会人士冒充“女大学生”“大学生”进行直播诈骗的案件。

去年,青岛市李沧分局破获了一起冒充“女大学生”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追缴赃款超过460万元。

受害人张先生喜欢刷短视频,关注了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并加入其粉丝群。在聊天中,张先生认识了粉丝群群主李某。李某声称自己在北京读大学,因有艺术特长,注册了短视频账号,经常发布自己的舞蹈视频。张先生看到视频中女孩容貌清秀,心生好感,有意发展男女朋友关系,于是频繁在粉丝群中互动并添加好友。

由于张先生事业有成,经济基础较好,添加好友后便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财力,很快讨得李某欢心。张先生通过李某先后认识其“闺蜜”9人。此后,李某及其“闺蜜”相继以各种理由向张先生借钱,如父母住院、自己生病、借“校园贷”还款等。最初,张先生对李某及其“闺蜜”的身份深信不疑,不假思索地借钱给她们。但随着借款越来越多,张先生逐渐怀疑对方是诈骗团伙,遂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10名“女大学生”均由一名男性冒充。

在河北某大学读大四的刘滕(化名)也曾遭遇诈骗——他在直播平台添加了一名自称与他同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主播。对方主动嘘寒问暖,还经常邀请他刷小礼物。每次直播,刘滕都会刷50至100元的礼物。后来,主播要求刘滕购买奶茶、小吃、外卖等,但收货地址不在学校,而是在网吧或小区。

刘腾察觉到不对劲,便追问对方真实身份。主播以各种理由搪塞,称生病请假回家,心情不好在校外散心等。当刘腾多次提出质疑后,主播将他删除。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认为,部分主播并非真正的女大学生,却利用这一标签吸引观众,获取更多关注和打赏。这种行为损害了用户权益和学校声誉,也扰乱了直播环境。

王四新表示,“主播在直播中提前告知观众身份或直播内容的标签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些标签必须真实,不能带有欺骗性质。主播应诚实展示自身身份和内容,避免误导观众。”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如果主播故意以虚假身份,特别是冒充学生身份直播,导致粉丝基于此身份而进行打赏,粉丝有权以受欺诈为由,要求撤销交易并追回打赏金额。如果主播冒充学生直播,但未接受打赏或接受打赏行为并非基于虚假身份,则可能仅违反平台规则,不涉及欺诈。

标签添加须真实

应加强审核监管

非学生可否以学生身份直播?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表示,依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网络秀场直播平台需对直播间节目内容与主播进行标签分类管理,按“音乐”“舞蹈”等分类标注。平台应针对不同内容特点,采取扶优罚劣管理措施。各直播间须在直播页面标注节目类别和直播间号码。主播变更节目类别需经网站审核,未通过不得擅自变更。标签使用不能随意修改,必须按法律规定及平台规则统一管理。

朱杰强调,“主播添加直播标签时,必须确保标签紧密相关,不能为流量虚假标注;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及平台规则。”

去年 12 月 12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以下行为将被整治: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利用大学生名义制作传播“软色情”信息,进行低俗营销的“色情擦边”行为。

对于冒用学生身份的非学生主播,朱杰认为,此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当今网络直播环境的畸形,还暴露了平台管理上的漏洞。作为直播平台主播的年轻女性往往更能吸引观众和粉丝,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礼物。这反映了观众对年轻女性的偏好和追捧,以及对性别和外貌的过度关注。一些平台为了增加流量和收益,大量在搜索结果中展示此类直播,无形中助长了这种标签化的现象。这种做法无异于对主播的不负责和对观众的误导。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主播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可能会采取更激进或不当的行为,包括涉及低俗、色情内容的直播,以及假冒‘女大学生’的身份。这不仅违反了直播平台的规定,也损害了社会公德和道德底线。”朱杰说道。

朱杰建议平台应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把关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违法违规的标签可予以关闭直播间、封禁账号等处罚。观众也应提升辨别直播内容的能力,不盲目追捧标签化的直播,而是关注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内容。

王四新也提出,平台应制定相应的规则,明确禁止主播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直播,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平台同时还要加强对主播的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dmcl/564372.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