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深圳与中山的通行距离缩短至 24 公里,通行时间仅需 30 分钟。珠海、江门至深圳的车程也从 2 小时以上缩短至 1 小时以内。这一超级工程不仅促进了两地的人员和物流往来,更串联起珠江口两岸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珠江东西两岸的文旅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新交通格局的形成,在加速区域旅游互联互通的也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航空格局:广深争夺“航空门户”地位
深中通道开通后,搭载中山旅客的巴士可通过深中通道,在 30 分钟左右抵达深圳机场 T3 航站楼。深江机场快线也正式投入运营,单程仅需 1 个多小时,方便江门市民从深圳机场乘机。
深中通道连接了深圳和中山,以及前海、南沙、横琴三大自贸片区。其直接关联的城市中,深圳、广州、珠海均有国际机场。其中,珠江东岸地区分布着多个密集的机场,而珠江西岸地区和粤西地区的机场较少。
近年来,广州白云机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2023 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广州南站旅客发送量位居全国第一。深圳机场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 5000 万,创历史新高。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机场有望扩大航空市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金波指出,受通道的便利性和珠海机场的局限性影响,深圳航空市场将受益,并分流一部分广州客流。
为了拓展客源,深圳积极发挥“通道+机场”乘数效应,方便旅客往来,吸引更多游客。
深圳机场在中山、江门两地分别建设了中山航空港和江门航空港,将航空服务延伸至这些地区,打造高效便捷的“空地联运”航空服务链条。深圳机场还与深圳航空、南方航空等合作,针对佛山、中山等珠江西岸旅客推出了特惠机票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近日在深圳开航。该项目以深圳北站为中心,构建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交通网络,预计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大湾区90%以上地区,使空铁联运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据乘客和市民出行需求,多角度探索低空经济业务发展场景,拓展低空全方位生活体验方式,持续扩大‘轨道+低空’应用场景生态圈。”
交通格局的革新为周边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表明,城市间距离远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间经济与社会活动规模。跨海通道不仅消除了两岸交通阻隔,大幅降低了交通时间和成本,也成为城市势能对外扩散的新方向,城市间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加速融合。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中山成为率先受益的城市。专家指出,根据旅游流规律,距离深圳最近的中山将直接迎来更多来自深圳、香港的游客,尤其是自驾游游客将显著增加。“自驾游是将旅途和目的地旅游一体化的最佳方式。对于中山和江门等二线城市而言,这既是迎接港深都市大客流、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其接待能力、服务水平和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重大考验。”
此前,中山旅游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并非缺乏优质旅游资源,而是缺乏有效整合输出、营销推广的途径。如今,深中通道成为重要突破口,让更多人关注到这座“宝藏”城市。
为把握“黄金流量”机遇,更多新项目、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中山五桂山,由五桂山街道、深圳基原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密林水语度假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深圳基原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雪峰介绍,项目选择落地五桂山,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就是深中通道的通车。“很多都市人都想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微度假,五桂山生态环境好且距离深圳很近,如今从深圳前来只要40分钟。中山美食众多、五桂山的客家美食也很有吸引力,也是我们项目想重点打造的一个特色。”
依托深中通道带来的创新合作机遇,中山火炬高新区还开发出一系列研学、工业旅游产品。与深中通道出入口近在咫尺的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日前已与深圳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展开沟通,计划下一步的合作。
中山市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体育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谭海波表示,将以美食、休闲生活和地方文化为特色,通过城市、乡村、工业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持续吸引深圳游客。
深中通道通车后,也为珠海、江门带来大量游客。但由于资源差异,客流发展路径和程度会有所不同。江金波认为,要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各自定位,挖掘历史人文,增强文化吸引力。
以珠海为例,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联席主持人高俊表示,以万山群岛为代表的海岛游是珠海的特色优势。珠海应依托区位、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岛游,打造“湾区人的海上后花园”。
头部景区的号召力也是吸引游客的手段。深中通道开通首日,近百名深圳车友前往珠海长隆,体验“1小时旅游圈”的便利。园区为车友准备了特殊礼遇和亲子研学产品,预计将吸引更多亲子游客自驾游。
江门丰富的城乡文化旅游场景,对港深游客的吸引力很大。江门宣传周在深圳机场落地,展现了侨乡的独特魅力。赤坎华侨古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7月,该景区将推出融合非遗、华侨文化和综艺 IP 的演出剧目,还有华侨文化节和金墟市集等特色体验内容。
近期,文旅项目向客源地靠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珠江东西岸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差异,促成文旅供给上的明显不同。珠江东岸经济发达,广州、深圳拥有优势资金和资源,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发展文旅项目。
而珠江西岸新增的文旅项目较少,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李军指出,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交通改善有望打破这种发展失衡的状态,未来东西岸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珠江流域的文旅供给水平,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以2023年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为例,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五城中,文旅项目占比高达45%,接近一半。其中,广受关注的珠海长隆宇宙飞船项目和江门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已开放,总投资分别达到500亿元和66亿元之巨,前者更是成为珠江东西岸文旅项目投资之首。
深中通道通车后,形成新的闭环,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将带动区域文旅资源整合、乡村文旅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同时促进区域文旅协作和业态多样化。业内专家李军认为,未来珠江口东西岸文旅业将出现多项新变化,包括便民生活提速、资源整合加速、区域协同加快,以及乡村文旅和新兴业态活力增强。例如自驾游、房车游、生态游等,游客可以更便捷地跨区域深度游,探索更多独特的文旅体验。
深中通道的联通,也加速了部分重点项目“走出去”的步伐。例如广州、珠海长隆旅游度假区凭借优质服务和丰富的娱乐设施,已具备国际化基础。专家指出,通过加强国际营销和合作,长隆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市场份额。同样具备国际潜力的还有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和广州塔等项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类项目,如佛山岭南天地有望成为全球游客了解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遗址,江门赤坎古镇是华侨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李军进一步指出,品牌建设是文化类项目的弱项,对有国际化潜力的项目,应加大提升项目品牌国际知名度的力度,通过国际媒体、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
■专家建言
华南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李军:把握通道机遇 创新湾区文旅发展思路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大湾区内各城市将更紧密地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各城市可共享资源,共同举办大型旅游活动和节庆,推出联合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还将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可开启遛“湾”新思路。深中通道的开通大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让外地游客更方便快捷地到达大湾区各城市。大湾区各城市可借此机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配套服务,如增加旅游巴士线路、优化自驾游路线和提供便利的停车设施等,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
以“桥”见湾区为主题,还要进行新元素的开发。大湾区城市应充分挖掘和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手工艺展示和历史遗迹导览等,让游客体验浓厚的地方文化。还可依托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观鸟、采摘果蔬等活动,吸引热爱自然的游客,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而对于美食爱好者,可打造涵盖深圳将军宴、中山乳鸽、江门陈皮宴等的美食体验路线,沿“桥”品味岭南美食的精髓。
还要贯“通”融“合”新体验。
深中通道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旅游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机遇。湾区城市可以携手推出联动旅游线路和产品,比如“一日游”或“周末游”套餐,整合城市旅游资源,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例如,打造一条串联深圳中英街、中山博物馆、江门赤坎古镇的历史文化路线。
还可以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开发多元化的旅游新玩法、新体验。深圳、中山、江门三地的文化和旅游部门可以加强合作,联合推出主题鲜明的跨市旅游线路,形成“串珠成链”的旅游模式。其中,亲子研学线路是一大亮点。这条线路可以将深圳的工业旅游景点、中山的历史名人故居以及江门的开平碉楼连接起来。孩子们可以通过体验式旅游活动,开阔视野,增强爱国情怀。线路可以安排参观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了解中山的历史文化和伟人事迹,并参观开平碉楼,感受华侨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打造旅游产品,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联合宣传的新阵地。湾区城市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利用好社交媒体、旅游平台,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和图片,吸引更多潜在游客。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在线预订系统,提高旅游服务的便利性和游客的满意度。
借助深中通道的开通,湾区城市可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湾区文旅品牌,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