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价格管制的放松,“煤电”板块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已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依托上游资源端,通过煤电一体化向发电环节延伸已具经济可行性。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仍需煤电适度增长,但传统电力行业参与意愿下降。而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参与火电项目和市场整合的力度大幅提升,煤电一体化已从风险规避向企业成长转变。
煤电一体化模式优势的塑造,短期内受煤炭资源禀赋和需求前景等因素影响。长期来看,电力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至关重要。
煤电一体化的历史演变:
煤电一体化是煤电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体现。煤炭生产和发电环节集中于同一家企业或同一集团,以煤电联营形式呈现。电价管制导致煤电环节价格体系失衡,发电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更倾向于实施煤电一体化,以规避极端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有煤”到“有为”:
随着电价改革,煤电板块整体回报已超市场水平,拥有煤炭资源并向下游发电领域延伸已具备投资可行性。煤电一体化已成为拥有煤炭资源和投资能力企业的成长手段。传统电力央企火电市场份额下降,而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积极参与煤电项目和整合,正从“有煤”企业向电力领域“有为”企业转型。
模式优势塑造的关键因素:
煤电一体化的优势在于降低成本(煤炭开采成本)和提高收益(发电收入)。如果煤炭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一体化项目将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中枢和较小的波动性。考虑到电价改革的复杂性和火电利用小时的下降趋势,一体化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