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将迈入新征程。过往实践彰显出党中央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担当。
11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和智慧,在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再造,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繁忙景象,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硕果。这座港口年吞吐量已位居世界第七。今年5月,当总书记来到这里,驻足码头远眺时,感慨万千:“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见证着改革开放的不变初心。仙湖植物园和莲花山公园里,邓小平同志和总书记种下的高山榕遥相对望。十八大后,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便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号召。
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总书记如是强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曾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当年,农民立下生死状,率先实行“大包干”。2016年,总书记来到小岗村,称赞其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复杂挑战,总书记作出重大判断,“难啃的硬骨头”正是改革亟待攻克的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但又必须坚定前行。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力克群团“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到实施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拥有这样的胆识与魄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谈到生态环境建设,回忆起十年前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时的蓝天。当时有人问,“APEC蓝”能够持续吗?总书记坚定地回答:“这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
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发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还是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保持一往无前、蹄疾步稳的姿态。我们谋求长远发展之势,实行长期有效之策,积小胜为大胜。正如总书记郑重宣示的:“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2023年4月21日,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论断,对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参与这次全会文件起草的一名成员回忆说,“没有总书记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从担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到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总书记始终把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紧紧抓在手中。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2023年4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县域监管支局统一挂牌,标志着“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从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到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从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到组建国家数据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聚焦关键、切中要害,不搞模棱两可,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问题,我们一体推进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向“和平积弊”开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让人民军队体制、结构、格局、面貌焕然一新;破解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等问题,推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诉讼制度改革等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改革要奔着问题去,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过河。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到支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再到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一系列重大改革通过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然后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改革必须拿出政治勇气,确保改革价值取向牢牢把控。
重庆市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2022年初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后旧貌换新颜。今年4月22日傍晚,正在重庆考察的总书记走进小区,对居民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几天后,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央财政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总书记明确要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不论是农村厕所革命、城市垃圾分类等民生小事,还是平安中国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要事,都是改革大事。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注重统筹推进,实现“点”与“面”的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通过实施整合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在打破户籍壁垒、提升保障水平等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科技体制改革涵盖管理体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各个方面……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放宽投资准入为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碎片化,打出组合拳,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强化制度保障,实现“变”与“稳”的平衡——今年4月23日上午,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书记考察了重庆的“城市大脑”。重庆正在探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整体重构,让过去分散各处的数据聚合赋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指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落实“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我国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一抓到底,实现“上”与“下”的合奏——今年5月23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谈到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式方法时指出:“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早在2014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在总书记垂范引领下,全国上下构建起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
改革大潮,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新征程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高擎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创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