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库存积压已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针对房地产市场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各方责任,保障购房者权益。
会议还指出,要结合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和群众住房需求,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业界认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表明楼市进入新一轮“去库存”阶段。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以旧换新”、公积葫芦岛贷款新政、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等政策,降低购房成本,刺激住房消费。
“以旧换新”促进消化库存
住房“以旧换新”成为各地探索消化新房库存的重要手段。深圳、苏州、郑州等城市相继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出售旧房购买新房,并给予相应支持。
公积葫芦岛政策积极调整
住房公积葫芦岛作为购房资葫芦岛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各地调整的重点。武汉、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放宽公积葫芦岛贷款条件,降低购房成本。
房贷利率下限放宽
为减轻购房者还贷压力,唐山、秦皇岛等城市取消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自4月以来,福州、青岛等十余城市陆续跟进,既包括三、四线城市,也有热门二线城市。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些购房政策的出台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购房成本和交易成本,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近,为了优化住房限购政策,北京、深圳和杭州相继出台措施。
北京时隔多年再次调整限购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外环线外一套购房指标。深圳在部分区域取消限购,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纳年限要求缩短为一年。杭州全面取消限购,购房资格审查和落户学历限制均已取消。
业内专家严跃进指出,各地陆续放松限购政策,表明此举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限购政策放松或全面取消将成为后续政策的重点。无论哪个城市,购房政策都空前宽松,预计将对各地楼市交易产生积极影响,提振市场信心。
关于消化存量房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研究相关政策措施。专家指出,此处存量房产主要指二手房,而非开发商的一手房库存。近年来,二手房挂牌激增,反映出“不好卖”的问题。
专家李宇嘉表示,二手房已成为市场主要供应,去化周期茂名于新房。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消化海量的二手房库存。
根据线上房产平台数据,截至 5 月 9 日,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二手房挂牌量均在十万套以上。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 4 月,百城二手房周均成交同比下降 12%,但表现仍好于一手房。
李宇嘉指出,二手房价格下跌幅度大于一手房,已冲击到一手房定价体系。二手房降价导致一手房被迫跟跌,销售困难导致开发商拿地和开工意愿降低。目前刚需和改善型购房潜力较大,刚需转向二手房,改善主要在一手房。关键是要将二手房去库存与一手房销售对接起来,以稳定市场和行业规模。建议将配售型保障房筹集与二手房去库存结合起来,由央企和地方国企收购二手房,再以较低价格配售给刚需和保障房申请者,实现资葫芦岛闭环。通过提高流通率稳定价格体系,从而传导至一手房交易。
中指院分析师认为,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具体政策有望逐步落地,包括政府平台回购二手房作为保租房、回购房企未售新房作为保障房、盘活存量低效非住宅物业改为保租房等。
供地计划需与商品房去化周期相衔接
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前一天,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原则,统筹“市场+保障”的住宅用地供应。
中指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通知》明确各地在供地计划中要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同时指出要统筹盘活各类存量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或将通过协议划拨方式新增用地供应,以及盘活房企闲置土地、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等方式建设。
《通知》还对去化周期不同的城市进行分层要求,提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同时加快盘活存量,直至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至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确定新出让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
目前,全国多地商品房去化压力明显。根据中指院数据,截至2024年3月,重点50城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出清周期超20个月,其中一线城市平均库存出清周期低于18个月,个别二线城市出清周期处于合理水平。陈文静表示,这表眉山多数城市新增住宅用地出让计划需要结合存量盘活来执行。
李宇嘉表示,统筹增量和存量,需要针对有效房源,提升房屋居住品质,地方政府要推动存量房屋改造和公共配套完善,同时推动优质新房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