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31 岁的宋建平在北京创办了音乐品牌机构爱乐汇。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古典音乐会成为普通人“负担得起且能理解”的日常文化消费。
12 年后,爱乐汇主办的国内外演出已超过 5000 场。其旗下创建的三支乐团在位于北京三里屯和常营的爱乐汇艺术空间全年不间断演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宋建平已经超越了当年的梦想。
5 月 20 日,五棵松·爱乐汇艺术空间正式启幕,这是爱乐汇在北京的第三家演艺空间,选择落户在演出资源相对稀缺的京西地区。宋建平告诉第一财经,爱乐汇这十几年一路摸索,经历失败与挫折,在不断累积的经验中,才走到了如今这种“厅团合一”的国际化模式。
多年前,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张海君就把爱乐汇作为调研考察对象。它作为国内演艺发展模式的探路者,“从一个单体的演出运营机构,发展成集演出运营、乐团创制和演出经纪为一体的演艺空间集群,这种模式是有前瞻性的”。
在打造“演艺之都”和“大戏看北京”的背景下,爱乐汇这样的民营演出机构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演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打造剧场
20 岁那年,宋建平独自闯荡北京,背着吉他,带着小号,兜里只有数百元,还有一个做音乐的梦想。
在千禧年之初的北京,他为了生存,当过餐厅服务员、剧院售票员,也在西单地下通道摆摊卖艺。他曾拿出所有积蓄创立购票网站,也曾主办策划古典音乐会演出,赚过钱也负过债。
在策划过数百场演出之后,他创立了爱乐汇,想要认真做一些低价而优质、面向普通大众的演出,以每年不低于 200 场的系列演出,让“天天听音乐会”成为现实。
早年,爱乐汇以引进世界各地乐团的室内乐、交响音乐会、舞剧和戏剧为主。随着演出运营时间的推移,宋建平遇到了许多问题,“中国大部分剧院都是千人以上的座位,但我们实际销售的票并没有那么多”。
国内古典音乐市场处于培育阶段,每场演出总有两三百张音乐会票卖不出去。其他演出主办机构通常会选择低价抛售余票,但宋建平认为,这是对市场的破坏与损害。
“市场上没有中型规模的剧场,我们就自己打造。”他的设想是,如果能有一个座位数仅几百的小剧场,将一些小型规模的演出切成不同时段与场次,形成高频次的翻台率,或许能解决一直以来的困扰。
2015 年,爱乐汇创立了爱乐汇轻音乐团,汇聚了国内外顶尖音乐学院的青年才俊,成员来自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有了自己的轻音乐团,如果再建一个城市演奏厅,既能排练又能演出,就相当于一个音乐孵化基地。
宋建平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北京潮流聚集地三里屯,这里人流量大,年轻人多,夜生活丰富,唯独缺少严肃音乐的元素。要在寸土寸金的三里屯找到足够大的空间很难。他们从 2015 年开始寻找场地,直到 2019 年才拿到 750 平方米的空间,开始建造第一个演奏厅。
“那时候不仅北京,全国都没有演艺新空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