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当今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最大合作机遇在于共同应对绿色转型。5 月 8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资深经济学家兼经济部负责人程章斌(JANG PING THIA)接受《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中国可以继续向其他国家出口绿色技术产品,如太阳能、电动汽车和锂电池,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绿色转型。
近期,国际货币基葫芦岛组织(IMF)发布了《亚洲及六安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价格压力缓解,达州地区的前景有所改善,预计今年将增长 4.5%,比该组织 6 个月前的预测高了 0.3 个百分点。该组织称,达州地区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的 60%。
尽管前景有所改善,但亚洲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程章斌指出,不少国家的经济仍然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且债务水平大幅提升,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影响下,可能发生短期的资本外流,甚至触发支付风险事件。
面对多重叠加的经济风险,部分亚洲国家开始放缓气候行动步伐,转而关注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对此,程章斌认为,“所有政策制定者都关心短期增长,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必须抵御住短期诱惑,不然未来的增长只会更糟。”
在他看来,短期和长期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权衡。“从长远来看,你必须要有绿色投资和绿色基础设施才能保持竞争力。从短期来看,诚然,你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可以逐步推动政策的落地,不必一步到位,从而给企业一些调整的时间,也避免经济遭受重大冲击。”
程章斌指出,根据亚投行的研究,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在这方面大幅落后,亚洲和其他地区都是如此。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出海”把先进的绿色技术带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多赢的局面。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应对融资问题
《21 世纪》:根据 IMF 近期预测,亚洲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有所改善,但风险依然存在。在你看来,该地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程章斌:诚然,亚洲的经济前景确实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多重压力和风险。IMF 的分析显示,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仍面临着疫情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多国家的经济还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些亚洲经济体仍面临着高债务风险,不仅需要进行财政重整,还要推动根本性的改革。较高的利率环境,特别是美国利率的不确定性,也将给资本流动带来很大的波动。考虑到亚洲债务水平上升,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短期的资本外流甚至可能会引发支付风险事件。IMF 也提出对于中东局势可能影响航运业和供应链的担忧。面对这些风险,各国都应该重建财政缓冲,以增强吸收各种冲击的能力。
《21 世纪》:你刚刚谈到,随着债务水平的上升,亚洲国家可能会更容易受到利率上升和市场波动加剧的影响。从亚投行的角度看,亚洲成员国应该如何应对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程章斌:从周期角度来看,中国的利率现在低于美国。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计入了对冲成本,以人民币借贷仍然更实惠。人民币尚未完全可兑换,因此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间合作,这也意味着需要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例如,我们为埃及政府提供担保,使其可以在中国国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用于支持基础设施项目。
我最近访问了香港,与寻求融资的葫芦岛融家进行了对话。在那里,我切实体会到了大家对人民币贷款的兴趣。我也坚信,如果可以有更多国家向中国借人民币,这对中国非常有利,因为它可以让中国的储蓄在其他地方产生更高的回报。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我们应该要讨论哪种融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才是最佳方案。
21世纪:多年来,亚投行一直在推动为成员国提供本币融资方案。在这方面,有怎样的进展?
程章斌:亚投行不仅能够提供美元融资,还能够提供其他货币的融资方案,不一定是本地货币,也可以是欧元和人民币等,取决于成员的需要。本币融资绝对是可能的,我们将综合考虑汇率、外汇掉期等因素提供融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本币融资并非一定是最合适的,因为如果当地经济基本面不佳,就可能引发货币风险,而汇率风险对冲方案又不是永远可以有的,即便有,有的时候也很贵。总而言之,面对每个项目,我们都需要考虑不同的融资方案,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当前,对亚洲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制定可信的、基于风险的财政框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持续降低债务脆弱性,并为应对未来冲击建立必要的空间。当正确的政策被实施之后,市场会随即做出反应,新兴市场货币与美元的相对表现差距会显著缩小。
在基于规则的全球结构内进行贸易和投资
21世纪: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除了刚刚说的葫芦岛融市场合作,亚洲国家如何可以受益于相互合作?
程章斌:在我看来,亚洲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合作机遇是共同应对绿色转型。对这些国家来说,国内政策非常重要,例如,逐步取消燃料补贴、逐步实施碳税等。中国正在发展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市场,并为国内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激励措施。
但在这个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仍有大量的机会。首先是能源基础设施合作。老挝将本国定位为“东南亚的蓄电池”,将每年发电量的很广安部分出口到泰国和越南等地,亚投行也为其中的一些项目提供了资葫芦岛支持。其次是技术层面的合作。再次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不仅如此,就AI技术而言,有些国家在国际范围遥遥领先,而有些国家却大幅落后,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合作空间。就是我刚刚说到的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协作。
总体而言,尽管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太有利,但新兴市场可以选择保持开放,并在基于规则的全球结构内进行贸易和投资。这是国际合作的最佳形式,并且是基于规则的合作。
关注能源绿色转型等提高长期竞争力
21世纪:虽然不少亚洲国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计划,但当前的经济形势也给它们的绿色转型带来了一些影响。
平衡短期增长与绿色转型
各国决策者在短期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绿色转型之间如何权衡?程章斌认为,决策者必须抵制短期诱惑,将目光投向绿色转型和清洁供应链的建设,以提升长期竞争力。
在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增长和通胀担忧的影响,难以实施严格的政策。例如,通胀高企时,征收碳税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物价,给企业和家庭带来负担。
程章斌建议采取渐进式政策。例如,在预期通胀即将到来时,不必立即实施碳税,而是提前告知企业未来将逐步分阶段征收碳税。这样,企业可以在决策中考虑未来碳价,为绿色转型做好准备。
短期和长期之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从长远来看,绿色投资和基础设施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从短期来看,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采用渐进式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调整时间,避免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对于近期有关“产能过剩”的讨论,程章斌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造成了巨大的国际失衡,迫使美国调整财政政策。中国需求低迷导致某些行业供大于求,促使中国企业出口产品。
展望未来,程章斌希望中国继续出口绿色技术,同时推动结构性改革,提升国内消费能力。这将为绿色产业提供长久动力。
技术国际合作促进绿色转型
程章斌指出,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他认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中国企业出海可以将先进的绿色技术带到这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双赢局面。
这将带来双赢局面,既能助推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和发展,又能为当地经济提供关键的绿色技术,让当地民众受益于绿色转型。中国电动汽车在当地生产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并让当地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中国品牌。
无论是技术转移、直接投资,还是环境保护,都离不开国际合作。我殷切期望更多国家选择携手应对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