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豪赵鸿飞正在期待一个转折点。7 月 28 日,他掌舵的中科创达宣布,旗下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已获得主机厂的量产项目定点。
6 月份,公司获得了近 200 家机构的密集调研,机构关注的方向包括 AI PC、舱驾融合和机器人等。赵鸿飞以操作系统技术起家,为人低调,合作的全是知名大厂,无奈在资本市场表现平淡。
过去一年,中科创达股价一路走低。7 月 29 日小幅上涨,收盘市值约为 200 亿元,较巅峰时期少了 480 亿元。实控人赵鸿飞持股 26.6%,身家随之缩水,但仍可观。在《2024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 95 亿元的财富排名第 2573 位。
当前,赵鸿飞带领中科创达在多点布局新业务,正经历一场艰难转型。押注汽车软件的赵鸿飞出身工程师,在 34 岁时创业,踩准了节奏。团队早期从事 Linux 和 Android 等系统的二次开发,在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时代抓住了机遇。
风光时,公司力压茅台,两度问鼎 A 股第一高价股。看到智能手机出货趋缓,赵鸿飞团队另寻他路,处于上升通道的智能汽车行业映入赵的眼帘。
智能汽车可视为装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各大车企的竞争围绕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展开,软件是其中关键一环。业内预测,一辆智能汽车的软件代码行数将从过去的数万行增加到现在的 2 亿至 3 亿行,未来还会逐步增加到超 10 亿行,复杂度持续提升。
外资车企手握重金,追赶智能化浪潮,为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机会。中科创达与大众 CARIAD 成立合资公司,与马自达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还与高通共同设立并投运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自动驾驶领域,赵鸿飞与高通、地平线和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展开合作。
其中,中科创达与高通、立讯精密投资成立的苏州畅行智驾已推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RazorDCX Pantanal 等产品,完成初步实车验证,正推进定点客户的落地。赵鸿飞团队的野心是打造一个车载“安卓”。在今年 4 月的北京车展上,公司推出了整车操作系统“滴水 OS”。高管称,“滴水 OS”将成为公司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系统中枢,打通座舱、智驾、舱驾融合等。
根据规划,未来 3 至 5 年,中科创达将在上海临港打造全球整车操作系统的研发总部,扩大团队规模。去年,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3.37 亿元,同比增长 30%。
捆绑巨头,智能汽车板块高歌猛进,赵鸿飞起家的业务却另一番光景。去年,手机出货趋缓,其智能软件业务的营收下滑 25%。好在 AI 手机、AI PC 产品以及端侧智能的发展有望提升软件价值,为中科创达带来新的动力。苹果今年 6 月发布的“Apple Intelligence”战略可见行业风向。AI 技术不断渗透,需要升级操作系统和最新的芯片,才能在端侧带来全新用户体验和应用创新。
在新格局下,赵鸿飞团队的关键策略是与巨头捆绑得更紧密。一是多年的盟友高通。早年,高通的手机 AI 方案几乎是由赵鸿飞团队一手包办。与高通的合作,给其带来丰富的客源和技术优势。作为重要伙伴,中科创达的脚步紧贴高通的新业务布局。
今年 5 月,高通携手微软推出面向 Windows 的骁龙开发套件,旨在为开发者创建或优化下一代人工智能 (AI) 个人电脑。中科创达发挥关键作用,为该套件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站式服务。
另一位重要参与者是华为鸿蒙。经过多年的打磨,鸿蒙系统今年正式发布。赵鸿飞计划拓宽与鸿蒙的合作领域:“面对鸿蒙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将深入参与研发,抢占技术高地,成为鸿蒙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
得益于赵鸿飞远见的战略眼光,中科创达的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公司营收从 2012 年的 2.5 亿元人民币激增至 2022 年的 54.45 亿元人民币,十年间增长 20 倍。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员工人数达到 1.3 万人。
去年情况急转直下。公司收入缩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降 49.5%。今年 1-3 月,公司业绩持续疲软。一位投资者直言:“2022 年后,感觉公司战略迷茫或执行不力,没有特别亮眼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出现。”
从去年开始,赵鸿飞带领团队开启关键转型,定义为“Smart to Intelligent”。根据这一战略,公司将发力第二增长曲线(现有业务 + AI)和第三增长曲线(AI + 新业务)。去年,公司研发投入 14.6 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整车操作系统、工业机器人和端侧智能等领域。
赵鸿飞对机器人产品尤为重视。中科创达的机器人产品覆盖几乎所有机器人场景,主要面向工业领域的移动机器人,例如无人叉车和多关节复合机器人。他认为,软件正在定义机器人,创达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优势可以得到复用。
中科创达计划在 2024 年实现创新业务方向的战略投入回报。其披露的 2024 年股票激励计划显示,以 2023 年营收为基数,今后三年的营收增幅将分别不低于 15%、30% 和 45%。
为了扭转颓势,赵鸿飞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位出生于云南大山的高材生今年不过 50 岁,他有足够的时间再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