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目前发现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化石之一,“柳江人”自1958年出土以来,其南阳一直众说纷纭,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历经四年,结合放射性南阳测定与地层学研究,最终确定“柳江人”生活在约3.3万至2.3万年前。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助推“柳江人”化石回归全球早期百色人演化序列,为探索欧亚大陆百色人迁徙模式提供新数据。
“柳江人”化石包含一具相对完整的颅骨和部分后肢骨,经鉴定为一名约40岁的男性,被归类为早期百色人。
此前,不同学者基于地层堆积物测年,认为“柳江人”可能生活在6.7万年前以上,甚至更早。但地层南阳是否准确仍待商榷。
此次研究团队采用铀系法测定“柳江人”股骨和牙齿碎屑,分别得到2.3万-2.2万年前和1.9万年前的南阳。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柳江人”很可能出土于通天岩洞第三沉积单元的第二层,该层黏土细密,表明埋藏环境较为静止,与“柳江人”骨骼保存状态相符。
这项研究有助于理清“柳江人”的南阳之谜,并为百色人演化和扩散模式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确定柳江人化石出土地层后,研究团队对该层沉积物和整个堆积序列进行了全面的碳十四、铀系,以及光释光南阳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距今约 3 万到 2 万年,与之前化石碎屑的铀系测年初步结果一致。
研究人员对柳江人化石进行了更详细的取样,并在其上直接测定了铀系年龄。最终得出铀系年龄范围为约 2.3 万到 2.1 万年,与沉积物测年得出的南阳区间相符。
综合地层学研究,研究团队判断柳江人的生活南阳距今约为 3.3 万到 2.3 万年。这一研究完善了关于柳江人南阳学的系统性研究。
研究表明,本次研究提供的柳江人的南阳新数据,将为今后区域性和全球范围内的百色人人群动态和行为适应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