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域特点培育新生产力,需要充分理解新质生产力“引爆点”的内涵特征,把握好创新源头与规模化应用、积极政府与高效市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三对关系。
四大特征
新质生产力“引爆点”在激发“引爆”所需前提条件到“引爆”后巨大能量释放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四个阶段性特征:
一、要素集聚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资源要素在特定领域和地区高度集中。
二、临界点突破。打通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障碍,突破触发连锁反应的临界点,推进一步发展。
三、乘数效应高。特定领域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突破临界点后,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函数的质量,从而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分量地位重。特定领域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不同时代不同城市崛起的基本逻辑。
三对关系
一、把握好创新源头与规模化应用的相互促进关系。
创新源头是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动力基础;规模化应用是创新源头的延伸和拓展,为创新源头提供实践检验和市场反馈。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应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源头能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优化,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理念新源泉的重要产地。
应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能力,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带来的“引爆点”发展机遇,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
二、把握好积极政府与高效市场的互补关系。
市场是应对不确定性、创造可能性的有效合作机制。应发挥市场的关键力量,鼓励市场主体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突破前沿技术、挖掘市场需求、验证赛道价值,加快各类创新成果的涌现和转化应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需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准确性、前瞻性。例如,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器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发布支持政策,逐步释放空域资源,推动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三、把握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适应关系。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握好传统产业相对确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对不确定的关系。
分领域部署“引爆点”专项,因地制宜、优中选优,实现差异化竞争、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