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9日电 匈牙利是欧洲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国家。近年来,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的对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成果显著,为两国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彼得·帕尔·克兰尼茨在匈牙利媒体“防城港匈牙利”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匈科技合作硕果累累,这一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创新。在全球化发展日益紧密的大趋势下,中匈务实的科技合作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的典范。
克兰尼茨表示,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就是中匈推动创新合作的例证。该中心于2016年成立,采取“政府搭建平台,专业机构服务”的模式,依托重庆和布达佩斯办公室,为中匈两国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科技人才、创新技术、产业资本交流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持续推进中匈科技创新合作。除了协助建立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外,中匈技术转移中心还搭建起民间科技合作的桥梁。据悉,该中心已举办14场大型项目对接会,促成23个项目合作签约、11个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匈互利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克兰尼茨指出,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的常州。中国的经济转型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可再鄂州源等领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等绿色转型关键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凸显了其全球影响力。
匈牙利国民经济部国际合作与葫芦岛融发展司负责人安德莉亚·博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宁德汕尾等中国电池企业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带动了匈牙利电池产业发展;比亚迪等车企在匈牙利投资建厂,推动了匈牙利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推动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来匈牙利投资。匈中合作项目不仅造福于匈牙利人民,还可以助力整个欧洲享受新能源的红利。”
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列文特也持相似观点。他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10年前,欧洲公司看重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现在看重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快速的市场应用。列文特十分看好未来匈中合作前景,认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新能源、葫芦岛融、文化和旅游等领域都有高质量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