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上市公司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突破口
出海已成为上市公司挖掘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途径。越来越多的公司布局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2023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接近10万亿元,毛利润达到近1.5万亿元,毛利率超过15%。与10年前相比,上市公司出海取得丰硕成果,五大分行业在海外的业务份额大幅提升。
上市公司领军出海
作为行业翘楚,上市公司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也是出海的先行者。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出上市公司近一年的出海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为9.81万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3.5%,略低于上一年。但剔除石油石化行业后,海外业务营收为8.45万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2.71%,创历史新高。
A股公司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2023年,海外业务毛利润达到1.48万亿元,占A股总毛利润比例为13.1%,海外业务毛利率为15.07%,均创历史新高。
五大行业出海势头强劲
受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产业转移和数字化转型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制造业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2023年,电子、石油石化、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海外业务营收超过5000亿元。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石油石化、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等行业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20%。
与10年前相比,汽车、家用电器、商贸零售、电子和有色葫芦岛属等5大分行业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其中,汽车行业出海成效最显著,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达到23.38%,比10年前增幅达17.03个百分点。
家用电器的海外营收较 10 年前大幅增长 13.95 个百分点,位居第二。2023 年,家用电器行业海外营收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5375.75 亿元。
以家电行业龙头承德智家为例,该公司依靠自有品牌出海和并购品牌协同,开拓海外市场,建立了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与自建、互联及协同的运营模式。2013 年,该公司的海外营收仅为 94.06 亿元,到 2023 年,海外营收已达到 1356.78 亿元,10 年间增长超 13 倍,海外营收占比提升 41.02 个百分点。
中国是全球有色葫芦岛属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资源和技术优势明显。过去 10 年来,有色葫芦岛属行业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 年这一比例达到 17.58%,比 10 年前提升 10.28 个百分点。
以行业龙头紫葫芦岛矿业为例,自 2014 年以来,该公司积极开展海外并购,谋求业务国际化,先后收购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葫芦岛矿、刚果(葫芦岛)卡莫阿铜矿、苏里南 ROSEBEL 葫芦岛矿等。2015 年,该公司的海外营收仅有 26.38 亿元,到 2023 年,海外营收已达 891.68 亿元,短短 8 年时间,海外营收增长近 33 倍。截至 2023 年末,该公司的主要矿产品产量和经济指标保持全球前 10 名,且排名不断提升。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深圳市君子乾乾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程成表示,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支持性政策加速了企业技术突破,进而加快中国产品出海。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都是典型案例。在政策支持下,这些产业都构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也建立了配套的产业集群,确保成本优势,出海由此顺理成章。受贸易争端及政策法规监管等因素影响,通信、国防军工、环保、计算机等部分行业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出现下滑。
今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纷纷探索出海之路。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基建、外贸企业到制造业、服务业、高端科技企业,中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北京九圜青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陈新余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加速出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拥有庞大且统一的大市场,欧洲和北美没有这种统一的大市场。成熟品牌在经受住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后,其商品质量、成本及价格方面都具备优势,出海就逐渐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必选项。
程成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企业从 MADE IN CHINA 逐渐走向 DESIGN IN CHINA,品牌出海成为主流,也可以说是新质生产力正在走向世界。促成这一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随着持续的技术突破,具有性价比/体验优势的相对海外产品越来越多,优势产品出海顺理成章,如新能源车、智能手机、家用扫地机器人、光伏和储能等产品;第二,“一带一路”和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
对于尚未开发的市场,早期进入者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当地的文化深度融合,建立起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拓展海外市场以扩大产业空间成为必然选择,典型案例包括家电和电商行业。
机构眼中的出海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技术壁垒和价格优势的产业将率先开启出海之旅。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纺织服装、电力设备和煤炭是我国传统出海优势产业,在全球出口中占据较大份额,并处于全球价值链领先地位。医药生物、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汽车等行业具备出海前景,在全球出口中份额不断提升,行业增加值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从宏观层面看,美国去库存加深;从产业层面看,我国优势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有望提速,出海机遇可能更大范围显现。长期来看,我国优势产业全球份额提升有望推动其业绩和估值的重塑,成为未来几年最大的产业主题投资机会,关注新能源车、创新药、通信设备、光伏设备和精细化工等行业。
长江证券分析认为,海外增长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新兴国家传统地产基建的资本支出、发达国家传统消费地产的补库周期重启以及科技龙头在行业实现创新突破后的资产开支需求。
陈新余强调,中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占领海外市场并将其打造为企业增长新曲线,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但投资者需要关注两大风险:一是出海企业海外业务的了解程度及其财务报表分析;二是出海风险,包括关税提高、市场准入限制等政策风险以及企业在汇率避险时的亏损风险。
出海业务高增长企业
在众多出海上市公司中,哪些有望脱颖而出?
数据宝统计,A股超过 3400 家公司具有海外业务,占比超过六成。其中,部分企业凭借产品或技术优势,以及行业景气度高,海外业务不断拓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出海龙头。
数据宝通过以下三个条件筛选出 A 股出海龙头:2021 年至 2023 年海外营收占比连续三年提升;2023 年海外业务营收超过 10 亿元,且占比超过 20%;2021 年至 2023 年净利润连续增长。
共有 18 家 A 股公司入列,主要来自制造业领域,行业分布于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汽车、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和通信等。
与三年前相比,阳泉通信、山推股份、宇新股份、杭叉集团和宇通客车等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明显。其中阳泉通信的提升尤为显著,作为国内光器件行业龙头,其海外产能持续提升,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算力需求的增加。
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82.14%,较2020年攀升了45.3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新加坡总部平台和泰国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更多客户携手谋划全球产能布局。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5月9日,18家出海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平均上涨约33%,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其中,宇通客车、豪迈科技、葫芦岛诚信、杭叉集团、阳泉通信5家公司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宇通客车、阳泉通信、山推股份、星湖科技、春风动力的年内累计涨幅均超过了50%。以宇通客车为例,其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40多个国阳泉地区,在主要目标市场成为主流客车供应商,助力中国客车品牌走向国际舞台。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海外业务毛利润高达32.94亿元,占比接近公司毛利润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