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门禁安防

东西互鉴,生态文明建设,中西方携手同行

**生态文明:中西方互需** **访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 19世纪诞生的生…

**生态文明:中西方互需**

**访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

19世纪诞生的生态学理论,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牵动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唐纳德·沃斯特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环境史学奠基人之一,近日接受“东西问”专访,阐述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以及中西方的共同责任。

**何为生态学?生态学如何影响人们的自然观?**

唐纳德·沃斯特:“生态学”一词源自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万物互联互通的联系。他感叹地球是一个“奇迹”(miracle),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演化不会因人类而停止。

生态学家更关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联性。生态学旨在找出维护万物关系的方法。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尊重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对物质环境变化做出的文化回应。

**超越社会制度,生态文明为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它弱化人类中心主义,关注所有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知识,唤醒人类对自然万物的责任感。**

**中美生态领域研究现状**

唐纳德·沃斯特:美国在环境史和生态学领域投入巨大,拥有众多专家。中国也在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和土地保护等领域加大投入。

我对中国倡导生态文明的理念印象深刻。认识地球的运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这需要大量投入。中国在这些方面持续努力,让我备感期待。

**生态+文明**

唐纳德·沃斯特的新书《欲望行星:人类时代的地球》中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他认为,过去20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愿景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唐纳德·沃斯特赞赏中国保护环境、传承文明的做法。他强调,中西方需要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维护人类文明的未来。

唐纳德·沃斯特:中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例如,当代中国正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美国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也正努力。实现可持续需要尝试各种途径。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新愿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最显着。虽然“生态文明”概念源自西方,但数千年来中国在哲学、诗歌、科技等方面形成的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资源(intellectual resources)独具特色,赋予了中国生态文明愿景独特性和创造性。

中国人常说,既要承认矛盾,也要求同存异。保护中国的环境,延续中国的独特文明,同时推动文化与物质改革迈向更高。在这思想中,“生态”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最高层将“生态文明”愿景纳入宪法,作为中国未来的基本原则,使中国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

如果中国希望见证生态文明生根发芽,需要更加熟悉过去一个世纪中深度剖析技术文明的西方哲学家。我们生活在西方的这些人也需要更加熟悉中国的传统,熟悉中国关于责任与道德的思想。我们需要彼此。

记者:传统生活方式是否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唐纳德·沃斯特:我不是传统主义者。我们不能回归过去,只能逐步前行。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必须注重以不同的方式建设居住的城市。

对于这个问题,我喜欢用“可持续”(sustainable)一词来回答。尽管没有人知道其确切定义——因为每个人心中对这个词都有自己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通过对话找出如何创造可持续繁荣的生活方式。面对地球出现的各种生态危机,我们应该这样做,而不是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

记者:过去百年间,世界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正面临生态危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唐纳德·沃斯特:我在《欲望行星》中提出,人类面临的所有生态问题都来源于自身欲望。纵观世界历史,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拥有完美的生态,但近年来,人类之所以面对各种严峻的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向自然索求得太多。

不可否认,人类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但人类应该学习控制、调节这些欲望,以期与外部世界达到和谐。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小康”(moderate prosperity)概念,其中有着和谐的意蕴。

尽管做到这些很难,但我仍对此充满信心,我希望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如何做到这一点。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重视对人观念的塑造。对此您怎么看?

唐纳德·沃斯特指出,仅仅通过颁布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条款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观念。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就像围坐圆桌旁进行讨论一样。这是因为“生态文明”的具体含义尚不清楚,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愿景。

学习和研究生态文明应该成为全球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而科学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这种教育应该以开放的方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应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

记者: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但国际社会普遍对气候领域的合作保持积极态度。您如何看待全球气候治理的互动与合作?

唐纳德·沃斯特:解决气候问题需要人们改变对环境的态度。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某个或几个国家就能实现的。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对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不同的主张和要求,但求同存异应该是各国共同的共识。

引领未来的是那些持有新观点并能够将这些观点付诸实践的“代言人”。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未知,解决问题的答案可能出现在任何领域。基于此,我们应该迈步向前,寻找更多更新的技术。保持开放和耐心,才能听到每个人对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于“可持续性”的定义,我曾提到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对话,共同找出所有人都认同的方法,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合作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开启人类的未来。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措施。这也是我不断到世界各地讲学的原因——人类的未来在于全世界的互动与对话。

受访者简介:

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美国堪萨斯大学赫尔杰出教授(荣休),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环境史学的创始人与领军人物之一,剑桥大学出版社“环境与历史研究”系列丛书创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主要著作包括:《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尘暴》《帝国之河:水、干旱与美国西部的成长》《自然的财富:环境史与生态想象》等。曾获1980年美国史学界的班克罗夫特奖、1997年世界生物资源保护协会杰出成就奖、2004年美国环境史协会杰出成就奖、2012年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等数十项奖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jaf/561848.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