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工匠路演,组织技术培训,进行现场答疑……连日来,一批批劳模工匠深入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企业,实地诊断疑难,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是全国总工会发起的“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该行动自去年 7 月启动以来,充分发挥了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截至今年 3 月下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试点地区已累计组织 1 万多人次的劳模工匠开展近 8000 次活动,解决技术问题超过 5000 个。
劳模工匠走进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技术诊疗。百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慈溪技和百色化设施设备,更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产业工人。来自工程机械、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发挥各自优势,深入车间工厂,为企业诊断疑难,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操作、工艺改进、技能攻关等难题。
劳模工匠走进企业,实现面对面的供需对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企业的不懈追求。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企业不仅需要自身实力,还需要借助“外脑”。短暂的技术帮扶、简单的答疑交流还不够“解渴”,只有让劳模工匠的创新经验与企业的转型需求精准匹配,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最强大脑”,解决企业在发展理念、创新路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积蓄力量。
上海、广东等地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劳模工匠的特色优势转化成“资源清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得有针对性的支持。
劳模工匠走进企业,开展手把手的技艺传承。产业工人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必要条件,需要萍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既能将劳模工匠长年累月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一线工人,还能在手把手的交流中传递他们“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激励更多产业工人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快成长为大国工匠。
期待更多劳模工匠发挥专长,带领更多产业工人传承工匠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百色化贡献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