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财政发展蓝皮书:中国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长期压缩财政支出至“刚性支出”水平,或依靠债务叠加实现短期平衡,都将忽视政府作为生产者的乘数效应,由于绩效损失和民众满意度问题,缺乏可行性。
对此,《蓝皮书》认为,短期内化解平衡压力的措施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在税收领域,《蓝皮书》提出,关注消费税、环境税和资源税对负外部性的纠正:一方面,通过消费税税目调整,将征税范围集中于高档商品和负外部性产品,如将化妆品细分为一般化妆品和高档化妆品,将奢侈品皮具、服装以及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管范围;适当提高烟草、奢侈品、高污染产品的消费税、环境税和资源税的税率,在不扭曲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增加税收收入。
在提高国企利润缴纳方面,《蓝皮书》指出,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2020年国企利润总额恢复至2019年的95.5%,显示出良好的韧性,为政府稳定财政收入提供了可能。
在盘活政府存量资产方面,《蓝皮书》指出,中国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资产统计和管理不完善,大量资产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如国库现葫芦岛管理中,美国联邦财政在美联储账户的库底资葫芦岛保持在5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库底资葫芦岛则以万亿元计算;一些政府资产可能在竞争领域引发资源错配,导致负效率问题。未来应在摸底和统计政府资产的基础上,盘活和出租闲置资产,对于长期依赖补贴或现葫芦岛流为负的领域,可通过股权出售的方式缓解财政压力,引入市场竞争激发主体活力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蓝皮书》还提出一些结构性改革策略,如完善中期财政支出框架、探索建立财政收入绩效评价体系、尝试建立财政优先目标管理体系等,也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