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粮油调味

港交所CEO陈翊庭专访:完善上市制度,提升国际吸引力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革新决心,以迎合科技潮流。去年 3 月 31 日,…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革新决心,以迎合科技潮流。去年 3 月 31 日,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规 18C 章,旨在吸引具备高增长潜力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18C 章是我任上市科时完成的最后一份上市新规。它既照顾到实体经济的需求,又符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使港股市场不仅能够为‘软科技’提供融资服务,还能服务‘硬科技’企业。”

作为港交所首位女性 CEO,陈翊庭履新刚满 5 个月,她表示,“现在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既要继续优化上市制度,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同时还要让互联互通运营更加畅通无阻,提升流动性,丰富交易产品等。但我们的核心还是中国战略,这是我们的优势,国际投资者与香港合作,就是看中了内地巨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双循环成为中国发展的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港股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从传统金融中心转型为科技驱动的金融中心,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新经济的桥头堡。

为顺应新经济发展的浪潮,港交所于今年 3 月推出 18C 章上市新规,瞄准五大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和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旨在为这些高增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今年 6 月 13 日,晶泰科技成为港交所 18C 章上市新规下的首只股票。

18C 章上市新规是陈翊庭任上市科时完成的最后一个章节。她回忆道,“2021 年,我与一位创投界前辈聊天时,他问我港交所是否考虑为‘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提供服务。当时我还不了解‘专精特新’,但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吸引这些公司上市可以真正服务实体经济,也非常契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融资平台,不能缺席新经济公司的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行业的高科技公司来说,香港上市渠道尤为珍贵”。

陈翊庭表示,“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服务新经济公司的过程是逐步演变的。2018 年开始全面拥抱新经济,但当时更多的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软科技’公司,没有太多‘硬’科技公司。18C 章就是瞄准‘硬科技’公司的,这类企业与 18A(生物医药企业)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做出一个产品,但一旦成功,可能会爆发巨大的潜力。”

陈翊庭透露,现在还有更多企业正在根据 18C 章新规筹备上市。今年港交所已经迎来了 40 只新股,新股发行数量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三,截至 7 月 24 日,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共 106 宗。

18C 推出后,市场反响不及 18A,对此,陈翊庭表示:“我不担心会遇冷,万事都有发展过程,部分企业可能考虑到估值不高,也在等待合适的上市时机。但我建议,企业在估值不高的时候也可以先进行 IPO,待市场好转后可以进行再融资,因为 IPO 只是开始,后续再融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港股市场有很多再融资工具。”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金额约为 2940 亿美元,累计首发募集资金位居全球领先,特别是 2018 年以来的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新经济公司贡献了香港金融市场 65% 的新股集资额,其中通过 18A 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已达 65 家,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促进了整个生物科技融资生态圈的形成。

事实上,每次港股生态的迭代都预示着新的变革。恒指波动仍在每天上演,但波动的背后逻辑已不同,港股正在扮演着投资中国新经济的“桥头堡”和中国居民财富配置风口的新角色。

陈翊庭表示,加强与内地金融市场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于未来如何持续优化港股市场生态圈,扮演好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角色,这是她任职以来的一项重要课题。她说:“我们有很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上市资源,这一区域在制造业、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有非常大的竞争力,所以未来将加强两地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及整个大湾区的全球竞争力。”

陈翊庭补充说,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融资中心,会不断优化上市机制,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大湾区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在香港上市,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丰富投资产品生态圈,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快速增长的市场,为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客户基础,有利于香港作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

在金融创新与合作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先进的金融科技,与大湾区内城市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创新。

谈及绿色转型,陈翊庭用“潜力巨大”来形容。她表示,在今年 3 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让她对绿色供应链有了新的思考。“在双碳目标下,会涌现出许多投资机遇。”陈翊庭举例说,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目标是 2030 年做到全产线所有产品实现零碳排放生产,而苹果很多产业链都在中国,这就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都有上市融资的需求,港交所将为其提供广阔舞台。

陈翊庭还认为,港交所与沪深北交易所合作空间巨大,几个交易所可以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我们在照顾不同企业、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上各有侧重,共同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互联互通是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题。如今香港市场与内地的联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互为融合却又独立一体。变化背后需要让时针拨回 2014 年 4 月 10 日这一天。这一天,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试点。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迈入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水平阶段。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此完备。

这一创举通过资金回流闭环设计,实现资本管制下港股与A股的互联互通,并载入史册。此后数年间,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持续为A股与港股市场结构带来深远且有益的改变。

截至7月30日,港股通南向资金累计达3.3万亿港元,内地也通过沪深港通累计吸引人民币1.77万亿元外资,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了两地市场的活跃交易。

陈翊庭表示,10年的有效运行证明了互联互通经验的可复制性,下一步将根据投资者需求提供更多样化产品,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互联互通仿佛一道永无止境的难题。从股票通起步,逐步扩展至债券通、ETF通、互换通等多个领域,且还在持续扩容。互联互通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包括取消总额度限制、提高每日额度、拓宽标的类别和证券范围、建立北向投资者识别码和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优化交易日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目前正在扩大沪深港通标的,筹备将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内地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纳入其中,这是一个新的产品种类。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产品将更加丰富。”陈翊庭说道。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陈翊庭透露,两地交易所正在探讨完善业务方案,争取早日推出。“这将显著提升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交易港股将更加便捷,无需考虑汇率因素,直接使用人民币即可交易。”

谈及互联互通未来的发展方向,陈翊庭满怀憧憬,表示这一领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例如衍生品和商品能否纳入,每个产品需要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难度也不同,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配合。“我希望实现两地投资者可以投资任何他们想投资的产品,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即使我无法完成,后面也会有人继续推动,这个市场永远充满想象。”

港交所CEO陈翊庭专访:完善上市制度,提升国际吸引力

聚焦流动性 提升国际吸引力 直面问题方能解决问题 近年来,港股流动性不足一直备受市场诟病,而流动性是衡量市场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

香港特区政府高度关注港股市场流动性疲软的问题,并于去年8月27日宣布成立专责小组,研究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举措。

陈翊庭坦言,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问题两个方面。前者是港交所无法改变的,后者则是港交所可以解决的。

陈翊庭举例说明了周期性因素波动,例如在全球高息环境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从股票市场转向货币市场,甚至直接存入银行定期存款,获取无风险的年化收益率。

而结构性问题则相对容易解决。例如,即将在9月23日生效的《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正常交易的安排》就是一项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措施。

这一措施至关重要,让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计划得以继续执行,从而保持交易的进行。无论市场如何波动,这都是保障我们始终在交易时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关键举措。

港交所于 6 月 28 日公布咨询文件,建议下调香港证券市场最低上落价位,包括股票、REITs 及股本权证等衍生品的最低上落价位。

最低上落价位是指在交易所买卖证券时,价格变动最小的单位,是股票市场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交易允许的最小买卖价差,即挂盘册中最佳买价与最佳卖价之间的差额。买卖价差带来的成本是交易成本隐性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最低上落价位一直被视为影响交易成本和流动性的因素。

“我们正在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股票市场流动性,例如探索能否降低每手股票买卖单位,比如将某些股票一手 100 股的交易降至 50 股或 10 股。香港有 500 多家大小券商,如果改变每手股票买卖单位,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券商能否承受这种改革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这项改革并不容易,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会逐步推进。”陈翊庭表示。

不难看出,港交所在提升流动性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和投资者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市场。

在吸引国际上市公司来港方面,港交所也是全力以赴,将国际交易所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便利国际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申请第二上市。截至目前,香港交易所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上有 19 家海外证券交易所,遍布全球 17 个国际市场。

陈翊庭表示,会继续利用海外办事处,加强海外宣传推广,继续巩固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之间的合作,向国际投资者和企业讲好中国故事,推广香港市场。

丰富衍生品市场,打造投资生态新亮点

虽然近年来香港股票市场成交量有所下滑,赚钱效应减弱,但香港衍生品市场却成为了新亮点。

港交所 2023 年度统计数据显示,香港衍生品市场成交量连续 4 年保持正增长,年化增长 6.6%,成交量(3.31 亿手)、持仓量(1184 万手)均创历史新高。过去 10 年,香港衍生品成交量和持仓量年均增速分别为 15.5% 和 9%,是港交所近年来业务增长最稳定的板块。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量超过 153 万张合约,较去年同期上升 12%。陈翊庭表示,在引入新产品方面,今年会推出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及每周股票期权。中国国债期货合约也在筹备当中,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在当前动荡的外围环境下,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既能满足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与投资需求,又可借机快速提升香港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

“过去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提升市场的工作,使香港成为国际上极有吸引力的衍生产品交易及风险管理中心,包括推出了衍生产品假期交易,提高衍生品市场的持仓限额,让投资者更方便和灵活地进行交易,并加强市场风险控制。”陈翊庭表示。

采访临近尾声,陈翊庭总结了她任职五个月的心得:初心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经营好一家交易所,陈翊庭强调了连接的重要性,包括将资本与机遇连接,以及将资金拥有者与资金需求者连接。

“经营好一家交易所,投资者、企业、产品、基础设施和科技赋能这五大要素必不可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圈。我们的成功将带动许多人的成功。要吸引投资者参与其中并配置资产,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丰富我们的产品生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中国战略。这是港交所的王牌,国际投资者与香港的交往都是看重中国机遇;其次是科技,我们将自主研发衍生品交易平台;最后是拓展新的业务板块,例如碳交易、大数据和数字资产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sys/lydw/572979.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