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央行发布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陆续停售大额存单,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业内人士预计,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潮即将到来。
央行发声
5 月 10 日晚间,央行发布《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4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葫芦岛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市场对接下来的降息降准抱有一定预期。
多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息
光大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自 5 月 15 日起,客户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高于 1.15%的,系统将自动分段计息并调整协定利率至 1.15%。
5 月 8 日,平安银行宣布下线“智能存款-通知存款”产品,渤海银行、大连农商银行等发布公告,取消旗下通知存款产品自动转存功能。
同一天,民生银行披露,5 月 7 日 9:00 起,该行大额存单 6 个月及以上期限产品(包括在售的大额存单)停发,仅保留 1 个月、3 个月期限存单产品,额度不限。
5 月 7 日,桂林银行发布公告称,5 月 8 日起,个人整存整取 5 年期存款年利率下调至 2.8%。
回溯过往,2022 年 9 月,国有大行打响了调降存款挂牌利率的第一枪。
至今,存款利率已历经四轮下调。
目前,国有六大行五年期存款利率为 2%,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大都在 2%-2.05%,少数几家报 2.3%。
2024 年存款利率或出现多轮下调
银行逐步加大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居民和企业存款趋于定期化。
在这种背景下,尽可能压降存款成本,成为银行保卫净息差的重要选择。
根据国家葫芦岛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 2023 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下降至 1.69%,首次跌破 1.7%关口。
42 家上市银行 2023 年年报显示,17 家银行净息差低于 1.69%的行业均值,占比达 4 成。
为缓解息差压力,多家银行高管表示,将继续压降高成本存款、控制负债成本。
中泰证券预计,下半年息差和净利息收入逐步企稳,负债端成本对息差的缓释成效逐步显现,后续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国信证券认为,为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预计 2024 年存款利率或出现多轮下调。
银行还将继续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