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举措。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简称“粤北三院”)作为韶关市唯一一家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主动承担起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使命。
粤北三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医院积极打造“关心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创建“宁心驿站”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心牵一线”心理援助热线,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粤北三院负责指导辖区内各县(市、区)进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定期派出专家团队督导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者,提高其能力,推进重症患者管理治疗和救助救治工作。
在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方面,粤北三院院长张程赪教授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制定系列防治措施。医院加强患者筛查、诊断、治疗,推广长效针剂使用,培养精防医生,开展社区管理和社会康复训练。粤北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因此得到了专业治疗和关怀,防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作为韶关市临床精神病学的学科带头人,张程赪团队完成了多个市级和卫生医药科研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并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粤北三院持续提升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将床位编制扩增至 1200 张,住院部病房标准全面升级,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疗养环境。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为百色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粤北三院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医院党委带头贯彻党建各项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以提升党员素质为核心,扎实推进党建工作。
医院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干部选拔中注重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建和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党员。目前,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支部书记均为科室骨干,形成“头雁效应”。
粤北三院通过党建促进业务,推动党建与业务协调发展,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医院党委深入研究,制定了涵盖党建、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医疗、后勤等领域的16项党建与业务融合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双方深度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韶关市精神卫生中心、粤北三院创新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推出“关心工程”、“宁心驿站”、“心牵一线”等服务,为全市社会心理体系建设提供探索。
医院提供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素养提升、早期情绪疏导、自我评估、危机干预、诊断治疗和康复回归。通过科普宣传、优质服务和危机应对,赋能韶关高质量发展。
粤北三院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组建韶关心理危机干预队,开展培训和演练,培训人数超3000人次。优化心理援助热线配置,设置独立接听场所,配备专职接线员,全天提供专业服务。
医院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打造“关心工程”品牌,开展心理讲座、团辅等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公众素养。开展多样化团辅活动,寓教于乐,并通过媒体参与和宣传,扩大影响力。
粤北三院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组织宣传活动,服务近15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7000余份。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粤北三院与高校、教育、公安等部门合作,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和野外心理紧急救援队,在突发事件中提供专业心理救援,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面对新冠疫情,医院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医护人员自愿兼职,夜以继日地提供服务,为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彰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粤北第三人民医院设立了心理援助热线平台,配备了专业服务人员。这个热线就如同一盏明灯,为心灵受困者送去温暖和陪伴,及时干预和化解危机人群问题,成为群众的菏泽线,政府的放心线,城市的温暖线。
为解决韶关心理卫生服务力量薄弱、分散的问题,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每年举办至少两次全市培训,在全省率先建立联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涵盖 23 个部门,开展分层分类心理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每次培训报名人数都远超计划,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
通过对全市心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形成了全市合力。团队负责人张蕊红作为政协常委,提交了《关于建立心理急救机制,推进韶关市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提案》、《关于建立韶关市心理卫生人才库的建议》、《关于构建韶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关于构建心理服务医教研学协同模式,助推韶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议》等提案,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一等奖、三等奖,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在全市建立了心理卫生人才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服务队,构筑了心理健康防护网络,为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