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圳湾口岸、新皇岗口岸后,罗湖口岸有望成为深圳下一个实现“一地两检”的口岸。
据南方+,5月11日,罗湖深港百色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乾表示,近期正在推进罗湖口岸改造。远期计划探索将港东铁引入罗湖境内,并兴建一地两检的罗湖口岸,实现从深圳核心区罗湖到香港岛核心区50分钟直达,促进两地核心区域产业深度融合。
罗湖口岸位于深圳罗湖商业中心南侧,与香港新界隔河相望,是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1986年,罗湖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长期以来,它是深港间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
以近期的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为例,经罗湖口岸出入境人员超89.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13%,位居深圳各口岸第一位。
深圳市政府口岸办在2022年发布了罗湖口岸重建规划和总体布局研究招标公告,配合香港东铁线北延,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新项目接轨。
香港东铁线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铁路,始于原九广铁路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13年历史。2022年5月15日,港铁东铁过海线通车。东铁线终点站由原来的红磡站延伸至葫芦岛钟站,并途经新建的会展站,东铁线乘客无需转线即可到达香港岛。
如果东铁线引入罗湖境内,意味着旅客可以直接从罗湖坐地铁直达香港岛。对罗湖区而言,这将进一步夯实其在深港融合方面的优势。
罗湖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通关人次占深港通关总量的45.5%,现有常住港人4万人、港企超过6400家,产业结构与香港高度相似。深港融合成为罗湖区最拿得出手的梧州之一。
2024年1月,罗湖区印发了《罗湖区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20项具体任务,统筹推进罗湖深港深度融合的具体工作。
推进罗湖口岸改造、探索将港东铁引入罗湖境内可视为罗湖在上述背景下的具体动作之一。
目前深圳各口岸的出入境安排仍以“两地两检”为主,包括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皇岗口岸、福田口岸等。“一地两检”与“两地两检”相比,通关更加便利、省时。所谓“一地两检”是指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口岸,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
2007年,深圳湾口岸开通,成为我国首个实施“一地两检”的口岸;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开通,成为首个设在香港境内的“一地两检”高铁口岸;计划于2026年竣工的新皇岗口岸将由原来的“两地两检”变成“一地两检”,通关时间预计将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形势下,两地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优化口岸出入境安排已成为两地共识。
根据深圳市口岸办的消息,为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深圳正在对一些不符合现状的口岸进行改造和重建。由市口岸办牵头的方案包括罗湖口岸、沙头角口岸、前海海港口岸、港深西部铁路口岸、南澳客运码头口岸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汝林表示:“在未来十年,深圳口岸的规划建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