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特产熟食

数字经济八大制度护航 加速发展迎重大利好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国家数据局明确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国家数据局明确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7月2日至5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预计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0%。国家数据局将重点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等八项制度文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5G基站数量已达383.7万座,约占全球总数的六成。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今年前5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过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一大批数据服务商不断涌现,丰富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62.9%。全国已建成超过340个具有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工信部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统筹,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刘烈宏也表示,我国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优化智算中心建设布局,加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

我国正积极推进5G-A技术应用,提升5G性能。我国已开展6G愿景需求研究,提出了五类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并被国际电联采纳。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指出,工信部将重点提升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部署 5G-A、算力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工厂内外网络改造,完善标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据制度建设迅速推进

近年来,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加快,统筹管理协调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多部门相继出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多项政策文件,为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行业应用场景。

标准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工信部等四部门于 7 月 2 日对外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提出 2026 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将持续提升,制定 50 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形成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将超过 1000 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将更加显著。参与制定 20 项以上国际标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深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刘烈宏在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他指出,世界经济每一次爆发式发展都与新的生产要素密切相关。从土地、资本到技术,新生产要素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最终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爆发式涌现,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注入活力和动力。刘烈宏透露,国家数据局今年将陆续推出八项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给,推动我国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国家竞争性新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取得积极成效

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北京等城市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介绍,北京着力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和人工智能产地高地,加快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持续打造政策高地,率先出台《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印发《北京市数据 20 条》。在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融资和司法保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突破,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已形成完整链条。

数据显示,2023 年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 1.8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 43%。许心超表示,北京将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助推金融数字化转型。

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社会民生领域,但人工智能等带来的安全挑战也更加复杂。安全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是数字时代构筑新优势、领先新赛道的前提。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网络安全态势,《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在数据和网络安全领域已经建立起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同时各领域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例如去年央行就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指出,AI技术在带来机遇的也放大了现有的网络安全威胁,并引入了新的威胁类型,导致网络安全事件数量激增。报告显示,2023年,利用AI技术进行深度伪造的欺诈案件增加了30倍,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也增加了10倍。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驱动力的其技术滥用问题也引发了广泛担忧。

齐向东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网络空间安全呈现出三个趋势:一是网络空间的防御难度越来越大,攻击变得更加容易;二是安全问题“一失万无”的特征更加明显,攻击者可以轻易地“以点破面”;三是网络安全需求与投入之间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针对有限的安全资源与百分百安全目标之间的矛盾,齐向东认为,要借助AI技术来解决。他相信,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解决网络安全主要矛盾、实现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飞跃的技术实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sys/tcss/566289.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