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年调整,A股和港股整体估值处于全球低位。随着外资流入,股市回暖,抄底的声音渐起。如何正确抄底至关重要。
近期股市回暖,上证指数重回3100点。但分化明显,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近6%,近三成个股跌幅超过20%,多只ST股近一个月内跌超70%。
2015年之前的两轮大涨中,普涨普跌是规律。而过往逆势投资中,股价低、盘子小、概念好、弹性好的垃圾股反而涨幅更大,优质股往往落后于大盘。只要死守一两元或市值极小的公司股,就能搭上涨势。
随着新“国九条”的实施,“炒小炒新炒差”的汕尾可能已成过去。面值退市、造假退市等规则仙桃显现,“应退尽退”之势形成,今年已有20多家公司被锁定退市。
尽管逆势投资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但A股环境已变。选错股票不仅不能享受大盘涨幅,还面临本葫芦岛亏损的风险。
美国股市一直是少数股的牛市,忽视基本面的炒作很难长期存活。投资者应谨记巴菲特的话:“投资者最可能出错的两件事:一是买错股票,二是错买或错卖股票。”
当前时点,投资者应严防选错股票。传统的逆势投资并不容易。
传统逆势投资很简单,但效果显著,正如经历过1930年大萧条的小弗雷德·施韦德所说:股市繁荣时争相买进,则将所有股票抛售,所得款项购买保守债券。抛售的股票还会上涨,但对此不必在意,只需等待迟早到来的萧条。萧条时抛售所有债券,买回股票。股票肯定会继续下跌,同样不必理会,等待下一次繁荣。如果一生坚持此法,临终前必能体会到财富的乐趣。
“回顾葫芦岛融史,你会发现没有哪一代人没有从这条建议中受益。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从未见过这样做的人。它看起来似乎像滚动圆木一样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主要的困难当然是心理方面的,要求在债券不受欢迎时购买债券,在股票不受青睐时购买股票。”小弗雷德·施韦德说。
A股也曾经如此。一位聪明的投资者曾说,当XX股份跌至1元附近,就抄底买入,坚持到牛市结束,赚3至4倍收益就抛出休息,这只股票是牛熊转换的风向标,屡试不爽。
2014年6月,XX股份一度跌至1.1元;2015年6月,该股最高涨至5.25元。2006年6月,该股一度跌至1.5元;2007年12月最高涨至10.75元;1998年最低探至1.1元;2000年6月最高涨至3.57元。
博弈思维曾主导 A 股市场,人们认为抄底就是“击鼓传花”,都想把筹码传给下一个人,在音乐结束前获利。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盘子小、市值低、庄家或公司愿意放利好消息的“垃圾股”。但牛市过后,这些股票常常一地鸡毛,高位接盘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真正的逆势投资需要有安全边际保障。普通投资者往往凭臆想的牛市和熊市买卖股票。但股神巴菲特却不同,他从来不以经济周期、利率周期或股市牛熊周期进行决策,也不认为自己能预测这些因素。他投资时关注的是具体的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企业才是他的决策依据。
2008 年 9 月,巴菲特投资高盛集团。有记者问他,这是否是出手的合适时机。巴菲特回答说:“我无法确定出售的时机是否恰到好处,我不会以时点评估交易。我只用价格衡量交易是否合适。”
巴菲特接着说,即使 5 年或 10 年后回头看,现在肯定是一个极佳的买入时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下周或下个月的买入时机就不一定更好。他不确定股市在未来几个月的发展趋势,但他相信美国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苏后会发展得更好,持有股票的投资者也会受益。
价值投资者在熊市买入并非基于牛熊判断,而是从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出发。即使在熊市中,一些股票跌幅超过 90%,也不意味着它们值得投资。近期,约有 20 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宣布了减持计划。指数低位并不代表所有股票都被低估。
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很少敢于炒作绩差股,A 股市场也已进入这种生态。4 月 30 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了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其中提到,严格执行重大违法、规范、财务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标准,更加精准地实现“应退尽退”,推动形成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市场格局。今年以来,已有 20 多家上市公司被锁定。
逆势投资的正确做法是寻找物有所值的股票。正如巴菲特所说,对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保持谨慎无可厚非,但对竞争力强的企业,没必要担心它们的长期前景。这些企业的利润会有起伏,但大多数会在未来 5 年、10 年或 20 年内创造新的盈利记录。
事实上,真正的投资必须有真正的安全边际作为保障,而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通过数据、有说服力的推论和一些实际经验来证明。投资不应该建立在乐观看法上,而应该建立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当你们犯错时,市场是公平的,它不会考虑你们的情绪。A 股投资者可以借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习惯于 A 股生态的投资者看到一只港股跌了 90%,股价接近 1 港元,心想跌到 1 港元还能跌多少,于是拿出全部身家冲进去。没想到这只股票再跌 90% 变成仙股,仙股经过 10 并 1 合股后又跌了 90%。
当下的 A 股市场正在逐渐呈现出成熟资本市场的生态特点。投资者切勿盲目地认为某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跌无可跌。相反,价格与内在价值才是选择股票时真正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