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烟酒送礼

宁波暖心奶奶团:65岁高龄 乐善好施不言倦

在宁波鄞州,活跃着三支平均年龄 65 岁的奶奶志愿者队伍。她们热心帮助困难家庭儿童,护送职工家庭子女上下学,美…

在宁波鄞州,活跃着三支平均年龄 65 岁的奶奶志愿者队伍。她们热心帮助困难家庭儿童,护送职工家庭子女上下学,美化环境。这些奶奶们亲切温柔,用爱心诠释了“奶奶”一词。

爱心毛衣送温暖

88 岁的韩翠菊是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的居民。19 年来,她一直坚持编织毛衣。2005 年,她在电视上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衣着单薄,就萌生了给他们编织毛衣的想法。

几个月后,韩翠菊亲手织出了 36 件毛衣,并送给了学校的孩子们。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毛衣,韩翠菊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从那天起,编织毛衣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韩翠菊闲暇时间都在织毛衣,家里堆满了各种毛线。女儿章雅杰说,十几年来,韩翠菊自费购买了 1500 多斤毛线,花了 4 万多元。

韩翠菊坚持每周织一件毛衣,每年可以织 50 件左右。她用这种方式给困难地区的孩子送去温暖,累计捐赠了超过 1000 件毛衣。

韩翠菊经过总结,掌握了编织儿童毛衣的技巧。她选择质量好的羊毛线,根据毛线选择合适的针法和力度。领口采用拉链式设计,方便孩子活动。领口较低的毛衣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不易弄脏。

韩翠菊的善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社区成立了爱心作坊,吸引了众多会编织的邻居加入。2018 年,爱心作坊升级为工作室,当年的年底就赶制了 600 条围巾,分批送到了吉林、湖南等地的困难儿童手中。

社区党委书记郑鹏介绍,工作室里的老人分工协作,负责编织不同部位的毛衣。韩翠菊负责编织难度较高的领子、袖子等部位,最后再将各部分缝合起来。

韩翠菊与工作室已捐赠毛衣 4400 多件,惠及全国各地。爱心企业及个人受其感召,也纷纷伸出援手。

郑鹏表示:“本地企业每年捐赠编织物料;公益组织協助对接山区学校,负责寄送等事项;各地爱心人士累计寄来 300 多公斤毛线。”

对此,韩翠菊充满感激:“有这么多人帮忙,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漂亮保暖的毛衣穿了。”

5 年护送 600 多个孩子放学

在鄞州区东钱湖镇高钱幼儿园门口,身穿红马甲的袁佩君早已等候多时。63 岁的她看到王浩鸣后,两人亲热地手拉手,一同前往清泉社区妇儿驿站。

袁佩君是王浩鸣的“临时奶奶”。她说:“双职工家庭难以兼顾工作和接孩子,我这个临时奶奶就是来帮忙的。”

2018 年,袁佩君接外孙放学时遇到邻居笑笑妈,得知其因工作与接送孩子时间冲突而苦恼不已。热心的袁佩君主动提出帮忙,一接就是 5 年多,“两家人处得像亲人一样,笑笑见到我就像见到亲外婆。”

像袁佩君这样的爱心老人还有很多。社区党组织经调研后,成立志愿队,帮助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接送孩子放学。2019 年 9 月,这支“奶奶志愿互助团队”成立,以 5 人轮班制,风雨无阻地护送孩子放学。

如今,这些身穿红马甲的奶奶们每天都在幼儿园、小学门口守候,保障孩子们安全放学。这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吸纳 58 名奶奶和 200 多名社区志愿者。5 年来,志愿团队共护送 600 多个孩子放学,帮助社区 500 余户双职工家庭。

袁佩君介绍,接到孩子后,奶奶们会带他们前往社区妇儿驿站。在那里,孩子们不仅可以与小伙伴学习、玩耍,奶奶们还会督促他们写作业,并讲故事和教授剪纸等技能。

下午 5 点多,王浩鸣的妈妈陈女士下班后,赶到驿站接孩子回家。她对这项志愿服务赞不绝口。去年 8 月,她从社区群里得知奶奶接送孩子的消息,便与丈夫商量后为儿子报名。“一开始也有顾虑,但看到是社区牵头,大家都在称赞,才决定试试。”令人惊喜的是,儿子与奶奶们相处得很好。

陈女士表示:“孩子说,奶奶接他放学路上会问学校里的趣事,就像真正的祖孙一样。”从孩子口中经常听到“喜欢奶奶”的话,可见他很认可奶奶们,“我和爱人都是外地人,奶奶们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邻里情谊是双向奔赴的,袁佩君对此深有感触。一次,她生病了,几天没有接孩子,却收到家长们关切的电话询问,让她备受感动。她表示:“我的服务换来了真心,孩子们都把我当成了‘亲外婆’‘亲奶奶’,这种幸福感是无价的。”

捡拾烟头,劝导不文明行为

在鄞州区邱隘镇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奶奶,她们手持长夹子捡拾烟头和垃圾,还会上前劝导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高云香就是其中一员。

77岁的高云香是捡烟头志愿行动的发起人之一。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外面捡拾完烟头,她展示着手中的烟头说:“你看,一个下午就捡了30多个。”

退休多年的高云香于2016年与邻居吴贵凤、李秀定商量,如何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受电视上公益广告的启发,她们开始尝试在公共场所劝导人们不要吸烟。

谈到劝导工作,高云香表示,一开始并不容易,多数烟民都会说:“别管闲事。”

“起初听到这些话,我们也会气馁,但坚持着多劝几次,心态就强大了。”李秀定分享了她们的秘诀,不管对方说什么难听的话,她们都会面带微笑,劝说无效时也不争论,讲究“以德服人”,将地上的烟头捡起来。“我们一弯腰,大家一般都会配合了。”

她们不仅从路人劝起,还从身边人做起。“我第一个劝说的人就是我老伴。”吴贵凤说,以前老伴每天至少抽一包烟,烟头到处丢;如今在她的劝导下,老伴不仅戒了烟,还加入了志愿服务。

在她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热心志愿者加入了她们的队伍。邱隘镇党委委员郎安介绍,目前志愿服务队已吸纳了294人,平均年龄54岁,其中不乏母女、夫妻、祖孙等亲属,有的甚至“全家总动员”。

如今,志愿队的服务范围覆盖全镇32个区域,累计捡拾烟头10万余个,劝阻了一批不文明吸烟行为,并号召大家自觉将烟头按分类规定投入垃圾桶。

令大家欣慰的是,公共场所吸烟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了。“像医院、剧院这些地方,几乎闻不到烟味,以前每天要捡三四百个烟头,现在数量大大减少。”高云香说,她们的绿马甲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醒目标志,“有的人老远看到我们弯腰捡烟头,就自觉把香烟掐灭,地上的烟头也少了。”

为了支持奶奶们的志愿行为,镇政府也发起了倡议,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试点设置了13个吸烟区,放置醒目标识和不锈钢烟头投放桶,劝导不文明行为。“不仅如此,我们还印制了便携小烟袋和‘烟头不落地’倡议书,通过志愿者进行发放,希望与奶奶们一起,促进全社会的文明风尚。”郎安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sys/yjsl/563904.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