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于 7 月 12 日发布的数据,我国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 21.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出口额为 12.13 万亿元,增长 6.9%;进口额为 9.04 万亿元,增长 5.2%;贸易顺差为 3.09 万亿元,扩大 12%。
这是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历史同期突破 21 万亿元,并且实现了进出口增速连续逐季加快。二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 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出 2.5 个和 5.7 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晓兰指出,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表明随着国内经济向好、全球经济复苏加速,我国外贸活力持续释放。机电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出口同比增长 8.2%,占出口比重近六成。集成电路、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是出口的主要产品,同比增长分别为 25.6%、22.2%、10.3%。
在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进出口均有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 13.7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65%;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 3.66 万亿元,增长 2.1%。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额为 2.96 万亿元,增长 16.6%。
在贸易主体方面,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均有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 11.6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55%,比去年同期提升 2.5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我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为 6.17 万亿元,增长 0.2%,占我外贸总值的 29.1%。国有企业进出口额为 3.31 万亿元,增长 1.2%,占我外贸总值的 15.6%。
在贸易伙伴方面,我国对东盟、美国、韩国进出口有所增长。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 3.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我国与第二、第三、第四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韩国分别进出口额为 2.72 万亿元、2.29 万亿元、1.13 万亿元,增速分别为同比下降 0.7%、增长 2.9%、增长 7.6%。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 10.03 万亿元,增长 7.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德顺表示,“总体而言,近期贸易复苏势头明显,尤其是在出口端保持了稳中有进。”虽然下半年贸易环境仍然比较复杂,但依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以及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外贸进出口有望延续回升向好势头。
张晓兰认为,上半年外贸领域的三方面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保持增长,出口增长 6.6%,占外贸总额的 17.1%;二是高端、智能、绿色产品出口拉动外贸增长,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三是民营企业的活力持续释放。
受经济走势不明朗和订单转移影响,下半年外贸将持续面临压力。专家建议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随着稳外贸政策的实施,企业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新模式和业态加速培育。外贸“质升量稳”的目标仍有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