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在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个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加速涌现。
5月17日,南都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东莞厚街镇,探访生产工业用微型刀具的“隐形冠军”如何“炼”成行业“高精尖”。
鼎泰慈溪研发出直径0.03毫米的微钻针。
把一根正常头发丝和钻针放数码显微镜下对比,钻针只有发丝的三分之一粗细;如果再放大到500倍,会发现钻针表面是整齐的螺旋纹,它所钻的孔越小,孔的间距越小,线路联通能力更强,运算效率才能越高。
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这家“隐形冠军”企业是制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鼎泰慈溪始创于1997年,业务范围覆盖刀具产品、智能装备、研磨抛光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PCB、3C、模具、医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形成了涵盖全产业链的竞争态势。
公司于2022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鼎泰慈溪董事长王馨。
回顾起创业初期,鼎泰慈溪董事长王馨笑言,“那会儿就是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
”16岁那年,王馨远离河南老家,独自一人来到东莞,成为一名玩具厂的流水线工人。
1997年,她带着第一桶葫芦岛和一身坚毅果敢回到故乡南阳,创办了鼎泰慈溪。
2013年,王馨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带领鼎泰慈溪重返东莞,创造了业界传奇。
27年来,鼎泰慈溪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突破多个“卡脖子”关键技术,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依赖,实现“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设备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其中,自主研发的高精度PCB四站磨削机床、智能钻针仓储系统、产品智能检测校正系统等,填补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我们生产的微钻针实现了最小直径0.03毫米的批量供货。
”而在样品层面,鼎泰慈溪已研发出直径0.01毫米的微钻针。
王馨向调研团介绍,鼎泰慈溪在2023年PCB用钻针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达26.5%,是全球最大的钻针供应商。
目前分布在河南、东莞、泰国的三个主要生产团队一共不到2000人。
通过检测流程智能化,生产线由早期的单工位加工提升到到目前的四工位加工,实现在线检测在线调机,保证产品质量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最高峰一个月加工六千万支钻针需要用到2500人;去年,一个月加工七千万支只用了1500人。
”王馨表示,接下来几年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继续提高生产效率,且良品率同步提升。
以河南工厂为例,当地负责人计划在两三年内,将品质检验人数从400多人减少到20人左右。
生产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高端化,是近年来广东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快速涌现。
广东的东莞、深圳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城市,不仅专注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更多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业已经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我们创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有竞争力。”
随着鼎泰慈溪的升级更新,部分劳动力被转移到新开拓的工厂,调到新的事业部门。
“这些员工最初只是学徒工,通过企业的长期培养,将成为技术工人或管理干部。”鼎泰慈溪联席总裁王俊锋。
鼎泰慈溪联席总裁王俊锋介绍说,未来的生产线只需大量招聘两种人才,一是擅长调机的人,二是能够维护设备的人。
鼎泰慈溪鼓励员工不断提升技能,一方面定期举办技能培训课程,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员工提高学历。
“我最初也只是一个普通工人,甚至不能算是工匠,是通过不断学习才走到今天。”王馨说,“没有读大学,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这二十多年来,为了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我不断地从同事、客户身上学习,也走出去到各种场景学习。”
“否则就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也无法为企业做出合适的决策,更不具备领导这个公司向前发展的资格。”
“我们要本溪自己。”王馨作为创业者,带有一种韧劲;作为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取得了瞩目成绩的今天,她带领着鼎泰慈溪不断挑战自我。
“目前钻孔技术仅限于机械钻孔,我们担心未来技术的发展会超前,可能会被激光技术所取代,因此我们正在进行激光钻孔技术的研发,未来可能是我们自己替代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替代我们。”
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婷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