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成就
记者:西部大开发已实施20余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肖金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0年,贵州、重庆、宁夏、陕西、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市的高速公路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工程相继竣工,电力外送能力超2.6亿千瓦。截至2022年,西部12个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1万公里。
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848元增加到2019年的53742元。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5086万贫困人口脱贫,568个贫困县摘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王佳宁:从高质量发展态势看,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看,长江、黄河均达到二级水质,黄河24年不断流;从对外开放新格局看,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加速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标志性工程有序推进。
改革举措
记者:西部大开发在实践中有哪些深层次的改革举措落地且成效显著?
肖金成:西部大开发的两项政策直接助力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取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二是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增加了西部地区的财力。
还有针对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民族自治地区的企业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等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免征政策。
王佳宁:西部大开发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新样貌;五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六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走向前沿**
记者: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哪些发力点?
肖金成:产业发展是关键。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包括:特色农牧业、优势矿产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在中心城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王佳宁:尊重地域特征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协同发展。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
记者:西部大开发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何启示?
王佳宁:西部大开发的核心经验之一是省际联动,包括协商对话、发展战略联动和智库研究联动。
记者:就共建“一带一路”而言,如何做好西部大开发?
肖金成:西部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从开放末梢走向前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重庆国际交通枢纽,发挥成都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升海南洋浦集装箱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