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银行兼并重组进入“快车道”,掀起新一轮兼并潮,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经营现状,兼并重组既是客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化解银行业风险、提升中小银行质量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理性看待中小银行兼并潮。
其一,顺应金融业发展需要。
我国银行机构数量已从短缺转变为过剩,截至2023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4490家,其中中小银行占比超过90%。庞大的中小银行数量导致管理问题,引发市场秩序混乱,这也是多年来金融乱象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
银行业需通过兼并重组、区域整合等市场化手段推进改革,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其二,适应经济重心转移需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大幅提高了城镇化率,大量农村人口、产业、资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空心化,保留众多中小银行失去必要性。业务竞争饱和阻碍业务发展,导致中小银行生存空间狭窄、竞争激烈。
例如,部分中小银行为寻求资金出路而大量“买债”,造成资金空转,无法流向实体企业,引发类似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
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面临大型银行和业务下沉的挤压,贷款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贷款资产占比不足50%,触及监管红线,只能转向其他投资渠道,偏离服务定位。
其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
中小银行占比九成以上,其中部分中小银行内控和违规风险突出。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不善、内控不严、不良率高企、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频现。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面临股权结构分散、关联关系复杂等问题,阻碍其参与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可以改变“小而散”问题,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其四,重塑银行业生态需要。
我国银行业机构长期保持扩张趋势,一旦获取金融牌照则难以退出,形成缺乏正常进出机制的生态环境。这种机制缺陷导致银行机构整体质量不佳,低效的中小银行占用过多社会金融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中小银行机构数量过多扩大监管范围,使得金融监管难以覆盖所有机构。一些中小银行的金融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最终引发局部的金融风波,损害银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为提升我国银行业机构的供给侧质量,亟需加速中小银行机构的兼并重组,实现优胜劣汰。借鉴国外中小银行破产教训,也有利于中国银行业主动出击,防范未然,从小处着手治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