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迷的维生素市场近日掀起久违的涨价潮,A股市场的维生素概念股随之水涨船高。
据统计,7月2日,维生素A单价飙升至90.5元/千克,周涨幅2.84%;维生素E单价上涨至82.5元/千克,周涨幅11.49%;维生素D3单价报120元/千克,较6月28日上涨30.42%,近一个月涨幅高达95.12%。而百川盈孚数据显示,7月2日维生素D3价格为115元/千克,日涨幅18.56%,周涨幅47.44%;维生素K3价格为95元/千克,日涨幅7.95%,周涨幅13.1%。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主要种类包括维生素A、B、C、D、E。它们与酶类共同参与机体代谢,调节机体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机物质。维生素主要用于饲料、食品和医药等下游领域。
作为饲料重要添加剂,维生素仅占饲料成本的2%左右,却对动物代谢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维生素价格极具弹性,部分品类价格曾在一年的时间内暴涨10倍。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曾因产品涨价而飙升10倍之多。
当前维生素价格的上涨引发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近期A股市场的维生素行业上市公司频遭投资者调研和追问。
金达威在7月2日的机构调研中表示:“与前段时间相比,目前维生素价格有所改善,预期转好。”新和成在5月底的机构调研中指出:“维生素产品价格环比改善,二季度市场看好。公司VA已提价,VE将视市场行情而定。未来将综合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定价策略。”
花园生物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关于涨价问题时表示,维生素行业竞争充分,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售价,目前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制定生产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维生素行业的生产大国。据统计,2024年1-5月,维生素A总出口量为2298吨,同比增加14%;维生素E出口46206吨,同比增加29%;维生素C出口77825吨,同比增加3%。
维生素行业寡头垄断特征明显。例如,新和成是VE和VA等多种维生素的龙头企业;花园生物是全球VD3的主要供应商;爱迪苏在饲料用维生素A市场拥有约20%的产能;天新药业在VB6和VB1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过去两年,由于维生素价格低迷,相关企业业绩不振。2022年至2023年,花园生物净利润分别下滑20%和50%;圣达生物净利润下滑58%和281%;新和成净利润分别下滑16%和25%。
今年以来,维生素价格逐步回升,尤其是6月份以来,维生素价格整体上涨。
维生素D3的价格近期大幅上涨,与上个月相比几乎翻了一倍,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千克120元。
受此影响,二级市场上的维生素概念股表现强势。截至7月3日收盘,圣达生物已经连续两天涨停,花园生物近期的累计涨幅也超过了30%。兄弟科技、浙江医药、新和成、金达威、广济药业等维生素概念股的股价近期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对于维生素行业的未来走势,中信证券的研报分析认为,维生素的下游需求稳定,而且成本占比较低,因此价格波动空间较大。尽管目前维生素行业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但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供给侧的任何波动都容易引起价格变化。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供给收缩、海外市场补库需求增加以及下游饲料行业的稳定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维生素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周期。
国海证券指出,去年维生素生产企业的业绩普遍承压,一些产品开始采取减产保价的措施。由于前期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客户备货意愿不强,库存处于低位,市场已经具备触底反弹的条件。维生素K3等部分品种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海运费大幅增加,部分维生素品种的涨价预期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