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股东大会确实热闹了不少:近1800名股东齐聚茅台股东大会,五粮液高管在会议现场夹道欢迎参会股东,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与中小投资者畅谈热点话题……几家上市酒企股东大会上赠送的伴手礼更是成为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股东大会“走过场”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近期,证券时报记者参加了多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发现中小投资者参与比例普遍偏低,部分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缺乏重视,会议交流环节流于形式,会议程序也存在瑕疵。更有甚者,一些公司股东大会上除了“内部股东”外,参会者寥寥无几,将股东大会变成了“闭门会”。
受访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决策和执行,股东大会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的主要平台。上市公司董事会及董秘等经办人员,应该以对全体股东负责的职业化态度运营股东大会,避免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让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质询权、建议权、表决权等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股东大会是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行使股东权利的重要渠道。对于关注公司发展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股东大会是能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
“我坐飞机千里迢迢赶来参会,想要进公司的大门却被阻拦。”一位来自成都的小王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参加股东大会的遭遇。在经历了公司电话无人接听、被告知将登记材料进行传真后,他才完成了报名登记程序。现场参会时,工作人员要求小王提供持股证明,几经周折后他才进入会场。“因为好不容易来一趟,我提出了参观公司展厅的请求,却被工作人员以没有提前预约为由拒绝。”小王表示,作为小股东,正当诉求被上市公司漠视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投资者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股东大会选址偏僻或无理由变更、报名参会程序繁琐且不合理,一些投资者都曾遇到过参会的关卡,而这些关卡很多是人为设置的。
“组织一场股东大会耗费的人力物力比较多,流程也比较复杂,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大会议案获得通过,中小股东的需求确实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位消费行业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坦言,抱着“尽量减少不必要麻烦”的心态,公司对中小股东参会的各项资质审核也就多了起来。
从记者近期参加的数场股东大会来看,中小投资者参与热情并不高,会场上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以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某公司股东大会为例,机构投资者、券商分析师、媒体均有特定就座区域,且占据会场绝大多数席位,中小投资者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对于这种现象,创东方投资风控部总经理孙闯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小投资者因为专业度不够且分散、普遍参与度不高,故而公司对中小投资者重视也不够。前十大或者持股较多、知名的财务型股东(公募或私募基金)参与股东大会议案讨论程度较高,可能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背书作用,故较为受上市公司重视。
据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证券与资本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巩固观察,一直以来,自发参加股东大会的小股东都算不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