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包括生长发育、代谢、免疫和修复。每年五月第三周为“全民营养周”,旨在提高公众营养意识、普及知识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领域尤为重视营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廖梓群指出,“外科患者中,很多都有营养风险或不良,特别是胃肠肿瘤患者。”
随着外科营养观念普及,全国医疗机构正在推行外科营养诊疗规范化,提高围手术期胃肠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授予多家医疗机构“规范化外科营养诊疗示范病房”称号,包括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肛肠外科。该项目旨在建立外科营养标准流程,推动全国医疗机构规范营养诊疗,提升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外科营养是指在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科学合理的营养,为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促进更快康复。
胃肠等消化器官与营养吸收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病变,通常伴有营养不良。外科老年、肿瘤、胃肠道疾病和危重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20%-80%,主要原因是疾病导致进食不足、胃肠功能不全、治疗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和创伤引起的消耗。
营养还与免疫和修复有关。专家认为,术前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伤口不愈合、吻合口瘘,住院时间延长。将营养治疗融入胃肠外科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管理,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才能促进康复和改善预后。
潮汕俗语“嘴(氵+耽)三分力”道出术后患者进食的重要性。对于消化道重建的外科患者,术后需要等待消化道愈合和功能恢复,科学的营养支持可以让他们围手术期更舒适,更快康复。
郑阿姨肠道内生有一枚约 4 厘米的肿瘤,导致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中度贫血,还引发了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廖梓群介绍,团队会诊后确定了先心包积液引流,再行化疗收缩肿瘤,最后切除肿瘤的治疗方案。
但考虑到肿瘤较大、病人持续消化道出血且营养状况较差,团队在心包积液引流后及时调整了方案,在精心调养病人营养的基础上,顺利为其完成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抗感染、营养补液等治疗后,郑阿姨恢复良好,很快符合出院条件。
郑阿姨的案例正是将营养诊疗管理融入手术治疗的典范。廖梓群指出,胃肠肿瘤领域的手术技术已相对成熟,现今的治疗理念强调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精细管理,避免并发症,提升病人手术体验,如术前营养干预、术后饮食管理等,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以确保手术成功和术后快速康复。
廖梓群表示,该科室每月进行病人营养评估和诊断,开展营养宣教活动,规范化胃肠肿瘤患者术前禁食、预康复、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指标,贯彻“谨慎术前、精湛术中、勤勉术后”的全程化管理理念。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病情复杂者还申请多学科会诊,科室营养会诊率达到 90%。
随着医学进步,专科进一步细分,甚至出现单病种专科化。廖梓群指出,规范化外科营养诊疗示范病房体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益求精的专科建设理念。该院普外科已分设为 4 个病区,专科细分明确,旨在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胃肠外科一病区、肛肠外科在原普外一病区基础上发展而来,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特色专科,每年收治 4000 多住院人次,其中复杂危重疑难病例占比超过 40%,开展的胃肠外科手术类型几乎覆盖了国内同领域全部手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