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以日本为首的全球市场下跌明显,8月5日全球资本市场更是经历了“黑色星期一”。面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如何解读?A股在外部市场震荡下将如何应对?本文带来分析。
一、全球市场剧震的成因
7月中上旬起,全球市场以日本为首出现快速下跌。7月11日至8月5日,日经225指数下跌超过25%,8月5日更是多次触发熔断。同期全球市场均大幅调整。
本轮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本质在于估值过高和交易过于拥挤。以美股为例,截至7月底,标普500和MSCI美国指数的市盈率处于2010年以来90%以上的高位。全球资金过度集中于美国科技巨头,连续17个月持续买入美国科技巨头被视为全球最拥挤的交易。
套息交易逆转是导致全球股市剧烈波动的“导火索”。由于日本国内利率低、日元贬值预期强,市场倾向于借入日元,兑换成美元等高息货币,再购买以高息货币计价的资产,如美股等。过去两年,此类资金主要流向美国科技巨头,因此美元兑日元汇率和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性较强。
但随着7月11日美国6月CPI数据显示通胀降温、7月16日特朗普倡导弱美元,以及同期日本当局干预外汇,日元逐渐开始升值,日元空头头寸开始回落,套息交易逐渐收缩,全球市场转为震荡。至7月底,日本央行加息幅度超过预期,美联储会议释放鸽派信号并暗示9月降息,8月初公布的制造业PMI和美国非农数据再次低于预期,经济走弱和降息预期导致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快速下跌,日元大幅升值。
随着日元升值和美股调整,套息交易中的资本利得收益和汇兑收益快速收缩,导致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在套息交易平仓过程中,既抛售美元资产压低其价值,又买入日元降低汇兑收益,导致收益双重挤压,引发更多套息交易平仓,形成日元自我强化的升值和高息货币计价资产的负反馈下跌。由于日本杠杆率较高,市场大幅调整还可能触发保证金追缴,进一步加大资产抛售压力。
套息交易逆转趋势不断强化,资金快速从美元高息资产回流日元,甚至可能演变成恐慌性抛售,前期过度拥挤的做多美国科技巨头的策略逐渐遭遇“反噬”。
再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美国经济快速放缓,导致企业盈利面临不确定性。随着上周公布的美国制造业PMI和非农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疲态显现,加上中国和欧元区的PMI长期低于荣枯线,市场对全球经济下行的预期增强,进而担忧上市公司业绩能否持续兑现预期。
多重宏观因素冲击下,先前一致的预期和拥挤的交易出现逆转和“高低切”。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与4、5月份类似,中国资产可能逐渐获得海外资金增配。
4月下旬起,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预期升温,加上海外日本加息预期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调,导致全球资产波动加大,海外对冲基金等外资交易盘大举加仓AH股。当前,政治局会议强调“扩内需”,各部委积极部署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加上外围市场剧烈波动,7月30日以来外资交易盘率先回流A股。
短期来看,8月5日外围市场已演变成非理性下跌,日股表现尤其下跌过快,不排除情绪修复的可能。但未来1-2周内,市场演绎的“衰退交易”缺乏数据证伪,杰克森霍尔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也要等到8月中下旬,在没有紧急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美日相关资产可能会维持高波动,全球市场短期将继续risk-off。
鉴于中国资产在外资持仓中的占比较低,A股也不属于套利交易范畴,加上估值较低,短期内A股有望明显优于全球市场。中期来看,8-9月中国资产将迎来更为有利的流动性环境。一方面,美国9月大概率降息,有望改善全球流动性并压低美债利率。美国经济走弱和大选不确定性将持续抑制过度拥挤的交易,这将推动海外资金,特别是亚太对冲基金,重新配置中国资产。
与4-5月全球市场波动时部分长线资金选择回流美股“抄底”不同,当前美国经济已显疲态。如果美国经济快速回落,基本面走势与美国相反的中国资产性价比将进一步显现,配置盘资金也有望回流。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波动、政策超预期收紧、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