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北京商报注意到凯中精密发布了半年业绩预告公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0万至9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扣非净利润)预计可达6500万至8500万元。此前,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6885.78%,已引发市场关注。
业内认为,凯中精密的主要产品“换向器”只是电机的一部分,并不特殊,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鉴于毛利率未提升、周期性阴影挥之不去,凯中精密的高增长能否持续仍存疑。
业绩为何“翻身”?
早在中报预告发布之前,凯中精密已备受关注,因其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公司实现营收约7.44亿元,同比增加10.39%;实现净利润约2795万元,同比暴增6885.78%。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公司表示,智能制造推动降本增效,同时加速定点新能源国际及国内一级优质客户。
从长期来看,用“翻身”来形容公司业绩并不为过。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约2658万元和2998万元;2022年虽实现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仅约626.4万元;高增长势头始于2023年。
业内认为,凯中精密“翻身”主要得益于把握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的机遇,即汽车行业的整体革新,而非某一特定大客户。公司此前也拥有多家知名海外客户,如戴姆勒、丰田汽车、博格华纳、法雷奥等,但这并不能保证公司业绩。
以2021年为例,当年除扣非净利润亏损外,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滑近85%,主要原因包括新产品在德国委托加工成本过高、运费上涨导致公司支出增加约2300万元,以及受疫情影响,公司为确保交付而产生了额外的人工成本。
从产品来看,凯中精密依赖的“换向器”并不独特,几乎是所有电机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办公设备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微特电机的普及,也带动了换向器迭代,让凯中精密受益。
通过对比不同业务板块,也可看出凯中精密增长的真实原因:2023年,凯中精密的消费电子、通信板块收入仅约2.4亿元,而大部分收入仍来自于换向器和集电环,约为10.49亿元。
增长势头能否持续?
有投资者担忧凯中精密能否维持增长势头,毕竟换向器和集电环这类产品并不特殊,出货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周期。凯中精密的增长基数较低,也是其高速增长背后的重要因素。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的产品附加值似乎并未明显提升。2020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尚能达到19.2%,而2022年和2023年两年,其毛利率已下降至14.2%和14.68%。
刚性支出居高不下侵蚀了利润,公司收入增长时,营业成本也同步增长,例如2023年,营收和营业成本均同比增长约13%。在营业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最高,约56%;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别占比约21%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