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过半,证券业已超200张罚单开出。
据券商中国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监管共开具229张罚单,涉及50家券商,从业人员202人次。大型券商被罚次数居前,多在4次及以上;投行业务罚单数量占比约三成,33家券商都被点名。
上半年券商罚单呈现出几大显著特点,包括加强对境外子公司和公司治理的关注度;持续从严监管场外期权业务;监管处罚力度加强,首现发行上市监管“资格罚”。
大型券商被罚次数居多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证监系统对券商(含分支机构或营业部)和从业人员共开具了186张罚单,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及全国股转公司开具43张。
券商被罚数量上,共有130张罚单开给机构,涉及50家券商。近四成券商被罚1次,被罚次数在2到3次的券商数量相当,被罚4次及以上的共14家,多为大型券商。
从业人员方面,被监管处罚的多达202人次,主要为高管、营业部员工和保荐代表人。
三成罚单指向投行业务
投行业务是监管重点,33家券商共领73张投行罚单。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被罚次数居前。
因投行业务被罚的券商中,华西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遭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双罚”,均与金通灵财务造假案有关。
经纪业务监管出手
67张罚单涉及经纪业务,29家券商被罚。中泰证券相关罚单最多,湖南分公司和漳州营业部均被警示。
违规事项主要包括无证上岗、承诺收益、帮助客户在两融业务中“作弊”等。另有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因处理投资者投诉不当而被罚。
因分公司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时,报酬与新开户数量、客户资产、佣金直接相关,监管对国信证券上海分公司、一营业部及两位责任人予以警示。
资管业务罚单约十余张,受罚券商包括中原证券、华林证券、中金公司、开源证券、中山证券等。部分券商存在共性问题,如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均被指责民企纾困资管计划投向金额未达标,华林证券和中山证券的私募资管关联交易管控不完善。
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上半年约 20 家券商收到相关罚单。境外业务、自营业务、股票质押业务受罚严重,问题主要为未有效实施合规管理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例如,江苏证监局指出,华泰证券在债券做市业务中,缺乏有效风险对冲,导致亏损扩大。东海证券权益类业务未能有效执行风险限额管理。
监管趋严四大特点:
一是网络信息系统故障罚单减少,仅有 2 例。上海证监局指出,申万宏源证券存在投资者信息处理、安全防护等机制缺陷。安徽证监局指出,国元证券未及时报告信息系统故障。
二是境外子公司罚单增多,涉及中原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违规集中在对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风险指标体系不完善、境外决策事项跟踪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境外子公司高管也受到处罚。
三是处罚力度加大,监管实施资格处罚。浙商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因缺乏独立性、尽职调查不力,被禁止在 3 个月内签署发行上市文件。华西证券因未勤勉尽责,被暂停保荐业务 6 个月。
四是关注公司治理。监管重罚原新时代证券多项治理问题,包括虚报实控人持股、违规发奖金、监事会制衡不足等。监管还点名开源证券治理不完善、重大决策程序不规范。东吴证券独董聘任存在重大缺陷,粤开证券多个委员会成员重叠。
场外衍生品业务仍受严监管,监管逐步加强对场外业务的监管力度。
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国银河等券商均因场外期权业务开展不审慎,收到了相关处罚。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处罚不仅会影响券商的声誉,还会影响其分类评级,进而对券商的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频率和风控成本产生影响。
5月中旬,证监会修订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该规定强调,证监会将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原则,持续加强证券公司日常监管,强化执法问责,督促上市证券公司落实规定要求,并向全行业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