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个人护理

卡牌盲盒一掷千金”背后的成瘾投喂:商家的缺德行径

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市面上出现了名为卡牌盲盒的产品,在未成年人中无序销售。孩子们动辄花费数十元、数千元,有…

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市面上出现了名为卡牌盲盒的产品,在未成年人中无序销售。孩子们动辄花费数十元、数千元,有的甚至一年花费超过五万元购买盲盒,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这些卡牌的危害不容小觑。有的孩子因卡牌攀比或追求刺激感,不仅豪掷数万元购买“高级卡牌”,更有甚者为得到卡牌而行窃、盗刷家长信用卡,表现出明显的“成瘾性”。

据《法治日报》调查,卡牌的玩法类似于抽盲盒,越稀有的款式越“值钱”。为得到想要的卡牌,有的孩子会购买整个卡盒来提高抽中的概率,即“端盒”。这类玩法加上精外观,以及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手段,对小学生极具吸引力。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卡牌与之前备受关注的糖纸、烟标不同。2023年前三季度,卡牌销售收入高达16.75亿元,占总收入的85.8%。这些数据表明,卡牌盲盒已成为游戏、玩具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卡牌盲盒一掷千金”背后的成瘾投喂:商家的缺德行径

如今卡牌的玩法更有“成瘾性”,背后是一条从、评级到销售、直播的完整产业链。各种规则引导下,对孩子展开猛烈的“收割”攻势。例如,卡牌评级制度让孩子们不断购买、拆包、端盒以获得高位卡牌;直播间诱导销售,不对未成年人购买行为进行限制,反而夸大炒作、暗藏各种套路。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未成年人不允许独自购买卡牌盲盒。商家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确认已取得监护人同意。现实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未成年人购买卡牌盲盒似乎都毫无限制。作为卡牌盲盒产业链的企业,并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报道称,大多数直播间虽然宣称“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实际上只是摆设。主播比询问年龄更强调“一经拆开,不退不换”。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直播间还充斥着套路,中奖概率是被设定好的,主播可以完全控制。这类直播间通常还会有很多“托”,不仅在公屏上“刷热度”,还会伪装成下单者,刺激观看者购买。

针对小学生“沉迷抽卡”现象,最重要的是阻止商家的“成瘾投喂”。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卡牌盲盒的销售、评级等交易,不能让明显超出了未成年人心智的“生意”肆意“收割”孩子。平台也应担负起责任,对“拆卡主播”和相关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审核,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应及时处理。

无论如何,“沉迷抽卡”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不能让卡牌风潮失去控制。唯有对商家营销行为进行限制,对购买者准入机制加大监管,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各个方面共同应对,才能真正趋利避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shyl/grhl/571858.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