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 4038 万头,同比减少 259 万头,下降 6.0%,但环比增加了 46 万头,增长 1.1%。连续两个月能繁母猪数量出现上涨,且涨幅仍在扩大,或许标志着长达一年半时间的产能去化宣告结束。
过去三年全国能繁母猪走势分析表明,最高点出现在 2022 年 12 月,当时能繁母猪数量为 4390 万头。随后开始了一年半的产能去化。
从去化结果来看,过去 18 个月,能繁母猪从 4390 万减少到 4 月份的 3990 万头,刚好减少了 400 万头,产能去化幅度接近 10%。
从 5 月份开始,全国能繁母猪已经小幅增长了 6 万头,6 月份进一步增加 46 万头,增幅达到 1.1%,再次突破 4000 万头。连续两个月的上涨可能意味着长达一年半的产能去化宣告结束。
从效果来看,400 万头的去化量并不小,猪价也在 5 月份实现上涨,史上最长的猪周期成功实现“托底”。
从预期来看,此轮去化并不彻底。根据最新的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 4100 万头调整为 3900 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绿色区域)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 95% 调整至 92%。也就是说,即使是 4 月份的最低点 3990 万头,也与 3900 万头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更不用说 92% 的绿色调控空间下限(3588 万头)。
猪价上涨似乎也在各大企业预料之中,从各企业的能繁母猪数量中可以看出端倪。统计显示,牧原股份等 7 家企业目前的能繁母猪总数达到 554 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2.54 万头。
增长较快的企业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大北农。其中,牧原股份的能繁母猪已经达到 330 万头,创历史新高,比去年 6 月末的 303.2 万头增长了 27.8 万头;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为 157 万头,比去年 3 月份的 140 万头增长了 17 万头;大北农的能繁母猪目前为 24 万头,去年年中为 15.76 万头,一年左右时间增长了 8.24 万头。
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 7 家企业最新能繁母猪存栏为 302.2 万头,根据各自企业规划,年底最高将增长至 345 万头,增加 42.8 万头。
温氏股份目前能繁母猪为 157 万头,计划 2024 年末再增加 7-8 万头;新希望去年能繁母猪减少至 70 万头,目前为 73 万头,年底计划增长至 80 万头;重整成功的正邦科技信心满满,截至目前正邦科技母猪存栏已恢复至 20 万头,力争年底能繁母猪存栏突破 30 万头。
除了以上透露了能繁母猪扩张规划的企业外,还有多家企业表示将继续增加能繁母猪数量。
例如,去年华统股份增加了 2 万头母猪,并表示将在今年年底继续增加。天康生物也在 6 月宣布,今年出栏目标为 300-350 万头,并将根据市场行情和生产经营情况适当增加母猪数量。“一哥”牧原股份在 6 月初的投资者活动记录中表示,将适当提升能繁母猪数量。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6 月末,牧原股份的母猪数量已达到 330.9 万头。而在 3 月中旬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司透露能繁母猪数量约为 310 万头。这意味着,在 3 个月的时间内,牧原股份增加了 20 万头能繁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