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书刊阅读

险企如何应对气候挑战:提升风险减量服务应对极端天气频发

自4月以来,广东等地区的持续异常降水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4月19日至28日的十…

自4月以来,广东等地区的持续异常降水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4月19日至28日的十天时间内,广东保险机构累计损失葫芦岛额达到6.99亿元。其中,农险损失1.57亿元,巨灾险损失0.76亿元,分别占总损失的22.46%和10.87%。


保险业对气候灾害的快速响应发挥了重要的减震作用。面对愈发频繁的气候灾害事件,保险公司面临着如何提前精准预测风险、做好风险减量服务的难题。


保险风险减量是指保险公司借助专业技术手段,提前介入投保标的的风险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从而减少社会风险总量。将风险管理“前置”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提出关于风险减量服务的指引和要求。2023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提出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4月,国家葫芦岛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保险企业要提供风险减量与损失保障保险方案,加强风险减量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


事实上,多年来保险公司已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开展了防灾减损领域的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关注“小气候”风险,在农业保险等受气候影响较大的行业“精耕细作”,将风险关口前移。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保险业已与农业部门、第三方科技服务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合作路径,赋能风险减量。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的成熟,未来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还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数字化手段助推风险减量


随着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频发,借助技术手段对气候风险进行预警成为保险公司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


梳理上市险企ESG报告发现,不少险企积极介入气象风险管理工作,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系统等技术开发了系统性的风险减量服务平台。


例如,平安产险研发的鹰眼系统及大灾应急服务平台,包含了台风、暴雨等8种灾害风险地图和15种灾害预警,平均准确率超过70%,提前时间达到48小时以上。统计显示,2023年平安共发出预警信息85.7亿次,覆盖8704万个人和企业客户。平安保险2023年ESG报告指出,鹰眼系统在风险预警、减灾降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减少了数亿元的灾害损失。


人保财险则打造了“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及12个专业领域的风险减量服务子平台,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2023年,人保财险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对2.27万处城市内涝风险点和2.39万非车险客户开展风险排查,向车险客户推送风险提示短信1200万条,为营运货车提供风险预警次数1.8亿次。

业界将气候灾害类型分为“大气候”和“小气候”,“大气候”如台风、暴雨等大范围气象灾害,险企已建立风险减量技术系统。随着险企关注乡村泸州和绿色保险,“小气候”风险减量工作也引入物联网等数字技术。


农业依赖天气的影响,联合国报告显示,气象灾害损失中,农业占比23%,干旱损失65%以上发生在农业部门,洪水、风暴造成的损失约20%发生在农业部门。开展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成为险企焦点。


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易丙洪认为,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风险,保险发挥重要作用。险企在特色农业防灾减损方面已有实践,围绕农业生产场景展开。


大气候农业自主开发的“农眼”智能监测系统,可监测降雨量、台风等气象灾害,已应用于广东郁南等特色农业区域。一方面辅助农户预警,另一方面减轻保险公司理赔信息收集压力。


中华财险打造“连州菜心大数据平台”,将“保险+科技”应用于防灾减灾,提供卫星遥感、无人机飞防、气象预警等服务,保障菜心产业生产销售。在湛江,“智慧菜园”服务实时监测环境、作物生长、灾害和病虫状况,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水平。


以增城荔枝为例,面对降温、降雨等局部气象灾害,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农业局合作,将物联网数据与专家意见结合,通过预警方式向农户传递信息。


广东漫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若琳表示,物联网技术能精准预测局部气候风险,及时预警,帮助农户采取措施。预警信息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传达给农户,其中很多由农业部门和保险公司完成。


保险公司投入这些项目,为风险减量服务提供支持。政府、保险公司、数据技术服务商三方联动,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和AI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多种技术融合赋能农业风险管理。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成熟,公共数据在保险风险管理中备受关注。


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保险公司作为买方,购买了”企业环保宝”等大数据产品。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行业专家潘毅图表示,过去环境责任险的推广效果不佳,但随着公共数据流通,打开了环责险的新局面。


潘毅图介绍,”企业环保宝”纳入了企业环评、排污许可证、在线监控等公共数据,并考虑了企业生产原料、污染治理、环境敏感度和历史环境表现等因素,评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环责险定价、风控和理赔提供支撑,大幅减少了保险公司的人工勘查工作量,提眉山行了风险管理。经过改进,该款新环责险的综合赔付率已从低于2%上升至7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公共数据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未来,社会数据与公共数据相互融合,实现数据挖掘、加工和应用的衔接,将为全面防灾减损提供更精确的参考。


除了数据广度,数据精度和深度也影响着大数据在农业风控模型中的应用。


易丙洪表示,目前农业物联网智能监测点的覆盖范围虽广,但精准度还有待提高,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是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重点方向。


在数据精度方面,易丙洪指出,气候预警数据包含”天、地、空”三类数据。不同地形高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局部气候环境差异,对数据细分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存在数据不足和精度限制,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仍有待培育。不少保险公司已投入布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户科普教育,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助力农民提升生产效率和风险意识。随着有效大数据的进入和保险公司对更细分应用场景的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风险服务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利用人工智能(AI)、农业专家指导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这将帮助农民优化农作物管理,减少损失,从而降低保险理赔成本,同时还能减少农药使用。


此技术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通过预测作物的产量和价格走势,来帮助农民作出更好的决策,合理安排种植和销售计划,从而增加收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shyl/skyd/534095.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