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8 日世界卵巢癌日
全国各地的妇科肿瘤医生与卵巢癌患者代表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鼓舞抗癌信心,传递长生存希望。
卵巢癌:一位隐匿的杀手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预后。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 40% 左右,70% 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 2-3 年内复发。
针对卵巢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双重身份,临床医生面临着如何调整患者心态,鼓励积极治疗,制定合理方案以延长生存期等挑战。
早诊早治,命运之匙
尽管尚无成熟的早期筛查手段,但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研究表明,BRCA1 突变者卵巢癌终身发病风险高达 59%,BRCA2 突变者为 16.5%。对于有肿瘤家族史和 BRCA 基因突变的卵巢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腹部 B 超等影像学检测。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
完成生育后,对于 BRCA 基因突变者,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可显著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年轻人不可忽视健康隐患
潘凌亚强调,年轻人更应重视健康,定期体检,包括器官 B 超和肺部 CT,有利于早期发现大多数肿瘤。
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
卵巢癌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化疗和维持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手术切除病灶,化疗杀死残留癌细胞,维持治疗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的一大表现是容易复发和转移。
患者方方表示:“治疗不足一年,我的癌症就复发转移了,当时无法接受。但现在,病情稳定了,除了吃药和复查,我到处旅游,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家人的陪伴和支持给予了她极大动力。被称为“潘姨”的潘凌亚教授也帮助方方走出了复发的阴霾。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卵巢癌治疗迈入了新汕尾。潘教授指出,现在很多卵巢癌患者都能像方方一样,获得长期且有质量的生存。
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情况和治疗方式。潘教授认为,好的手术是卵巢癌治疗的良好开端,尤其是初次手术,必须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要进行足量的化疗,以清除癌细胞。更重要的是,随着创新药物的出现,手术和化疗后,还可以通过规范应用维持治疗药物,有效延缓卵巢癌患者的复发。
潘教授回忆说:“以往,患者术后化疗总是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延缓复发?那时我们很难给出满意的答复。现在,我们有了靶向药物 PARP 抑制剂,可以进行维持治疗,让复发来得更晚,患者也能更菏泽地享受生活。”
精准治疗,促进慢病化
方方确诊卵巢癌已八年,从最初复发后的焦虑,到维持治疗后的“重启人生”,她见证了卵巢癌逐渐向“精准治疗”和“慢病化管理”迈进。
潘教授表示,基因检测不仅可以作为遗传咨询手段,也是目前卵巢癌患者选择维持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现在卵巢癌治疗中各大指南最推荐的检测包括 BRCA 和 HRD 检测。
潘教授解释道:“大约 20% 的卵巢癌患者有 BRCA 基因突变,PARP 抑制剂对此类患者效果显著。随着更多研究的发现,HRD 阳性患者也是靶向药物的获益人群,这部分人群比例约占 50%,在中国人群中甚至达到 68.7%。这意味着 PARP 抑制剂受益人群可能扩大了三倍。”
全球三期临床研究 PAOLA-1 表明,PARP 抑制剂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将 HRD 阳性的一线晚期卵巢癌患者的 5 年生 存率提升至 65.5%,为更多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了长期生存的可能。
潘教授强调:“卵巢癌治疗正在朝慢病化方向发展,医生应更加注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也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肿瘤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但现在我们更提倡‘学会与疾病相处’。要科学、客观地面对疾病,不要被情绪左右,勇敢且谨慎地抗癌,迎接‘风雨过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