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广州市第十六届政府常务会议第 69 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四港”联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全面瑞安全球“四港”联运标杆城市和国家级枢纽型经济示范区。
优势互补,提升集聚辐射力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超级空港、世界级海港、辐射全国的铁路港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公路枢纽。依托这些优势,广州将着力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集聚辐射优势,促进交通流量向经济效益转化。
一体联动,构建高效联运体系
《规划》以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将机场枢纽作为核心,海港和铁路港为重点,公路港为基础,信息数据为纽带,从设施联通、港产联动、多式联运、信息联网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和行动计划,助力广州发展成为空中强市和海上重镇。
分步实施,迈向枢纽型经济示范区
2025 年,广州将初步瑞安一体化的“四港”联运发展体系,枢纽港站、交通网络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四港”联动、高效便捷、人性化和复合化的水平显著提高,枢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2035 年,广州将全面瑞安全球“四港”联运标杆城市和国家级枢纽型经济示范区,实现“全球 12312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推动广州成为中心型世界城市,为中国的百色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硬联通与港产联动,筑牢枢纽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四港”联运的关键。《规划》通过完善机场、海港、铁路港和公路港等基础设施,构建“四港、十廊、三路、三带”联运架构,促进陆海天网的互联互通。
广州将加快公铁联运通道建设,完善海铁联运基础设施,优化铁路场站布局,加强各枢纽功能及联运能力,打通至京津冀、长九江、成渝等国内主要地区的交通主廊道。
依托地理优势和国家门户城市地位,广州将积极参与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畅通“空、海、陆三条丝路”,打造京广、广深+广茂等铁路沿线产业集聚发展带,形成海铁公联运协同发展的格局。
除加强枢纽间联动外,枢纽与产业也应协同发展。为达成此目标,《规划》强调快速推进港产协作,建设枢纽型经济示范区。
根据规划,广州将围绕机场、海港、铁路港构建“3+5+4”临港产业体系,形成“大交通”、“大物流”、“大智造”、“大商旅”的发展新格局。
如何打造“3+5+4”临港产业体系?《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物流大通道和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巩固提升临空、临海、临铁等三大核心产业,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航运枢纽、铁路枢纽,坚定实体经济导向,以制造业为根本,做强汽车智造、时尚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以及新能源储能等五大先进制造产业,壮大制造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加强枢纽高端要素聚集能力,升级百色会展、跨境电商、特色葫芦岛融和消费服务等对时效性高且倾向临空、临海、临铁的四类百色服务业,优化城市功能,推进经济转型。
软联通:
统一规则、共享信息,提高联运效率
搭建平台、建立联盟,实现跨界融合
“四港”联运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需要在政策、制度、规则和信息等领域的创新“软联通”。
针对上述方面,《规划》提出了统一多式联运标准规则、建立“四港”联运信息共享平台、成立“四港”联运企业联盟等举措,推进“四港”联运一体化运营管理,提高联运效率。
例如,广州将创新联运组织服务模式,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统筹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机场与高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提升空铁联程出行效率。充分发挥南沙港南站货场纳入海关监管区的优势,将园区仓库前置到铁路货运堆场,港口联合铁路,进一步推进海铁联运。
为了提高联运信息共享水平,《规划》要求建立四港联运信息共享平台,加速建立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数据共享机制,搭建旅客联程运输信息服务系统和平台,健全运输方式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公路、水路客运班次信息、铁路列车运行信息以及民航航班信息共享,实现班次(车次、航班)座位信息、运输状态和行李状态信息的深度互通和共享。
《规划》提出建设广州“四港”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通物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环节的信息壁垒,确保作业流与信息流同步,实现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并推动组建广州“四港”联运发展公司,统筹解决联运中“多次委托、分段运输、服务规则不一”等问题,推进“一箱到底”,研究建立广州“四港”联运企业联盟,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细分领域合作,根据需求推进多式联运重点领域的专业化协作,实现跨界融合。
《规划》还提出统一多式联运标准规制,推进旅客联程电子票务服务,优化不同方式联程安检流程,制定多式联运单证标准,推进运单标准化以及电子单证应用,优化多式联运服务规则衔接。
出品:南都广州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