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5月22日电(作者:高瑞峰 杨杰英)
绿树成荫,葱茏茂密。乐曲悠扬,拨动心弦。广场中央,司马光的塑像肃然而立,俯瞰着锦绣河山。
22日,“行走河东·文物保护在运城”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在山西运城展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阿根廷等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齐聚司马光祠,瞻仰这位北宋名臣、一代儒宗。
山西运城夏县,峨眉岭绵延起伏,涑水河蜿蜒流淌,司马光祠在此地坐落。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年,妇孺皆知;一部《资治通鉴》巨著博大精深,名垂千古。
夏县司马光祠文保所所长孙亚飞介绍:“司马光祠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神道碑楼、司马祖茔、温公祠堂、余庆禅院等建筑。这里保存着宋、金、元、明、清时期的大量碑刻,多座石碑石刻为北宋原物,并有宋哲宗、苏轼、王安石等历史名人的手迹,被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司马光进士及第,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从地方官吏、学官、言官,直至身居宰相之位,政绩斐然,百姓称赞。“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年,妇孺皆知;《资治通鉴》巨著博大精深,名垂千古。
司马光祠内,神道碑堂内陈列着四通断碑,因其被发现于杏花树下,故称“杏花碑”。碑文记载了司马光的功绩,以及灵柩归葬时的感人场面。据碑文所载,司马光去世时,“京城之民罢市而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
在任数十年,司马光虽然身居高位、声誉远扬,但他崇尚节俭、廉洁奉公,济世救民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感与志向。除了《资治通鉴》,他还著有《潜虚》《涑水纪闻》《注古文学经》《医问》等著作,涉及史学、哲学、经学、文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在参观司马光祠时,谈论着“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探讨着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之争,惊叹于他渊博的学识。他们赞扬司马光的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以及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葡新国际文化传媒副总编辑尹萃键说:“司马光济世救民的抱负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为建设社会贡献力量。”
此次“行走河东·文物保护在运城”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由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指导,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办,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