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肺癌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最近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上发表了一篇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适应性减量药物治疗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适应性用药评估方案。
研究带头人、广东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表示,临床上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前期全身靶向治疗和其他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无明显病灶,达到“完全缓解”状态。按照以往治疗方案,即使病灶已被清除,晚期肺癌患者仍需长期服用靶向药物以防止癌症复发。这种治疗方式容易导致耐药和药物副作用。
为了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减量治疗方案。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外周血循环肿瘤 DNA 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血液中的微小残留病灶,评估癌症复发风险。研究设定,如果患者微小残留病灶指标为阴性,则可以暂停使用靶向药物一段时间,直至重新出现病灶或相关指标转为阳性时再恢复靶向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用药方案,入组患者的平均停药时间达到 9 个月,其中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停药时间超过 20 个月。当部分患者重新出现影像学疾病进展时,靶向药物“停药再用”的总体有效率仍高达 96%。
该研究的主要执行者、广东肺癌研究所主任医师董嵩表示,“这就像给患者提供了一段‘假期’,当‘假期’结束、重新用药时,病情仍然可以得到控制,并且有可能推迟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时间。”
吴一龙表示,该研究是首次在肺癌领域开展循环肿瘤 DNA 指导下的适应性减量治疗研究,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用药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延缓耐药的出现,推动肺癌靶向治疗更加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