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游戏网游

宝洁加速瘦身:汉高2.8亿欧元收购沙宣大中华区业务

2023 年 5 月 6 日,汉高正式宣布完成对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在大中华区的相关发​​护理业务的收购。 据汉…

2023 年 5 月 6 日,汉高正式宣布完成对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在大中华区的相关发​​护理业务的收购。


据汉高中国官网显示,此次收购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造型和护理产品。2022/2023 财年,沙宣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额超 2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5.6 亿元)。


通过此次收购,汉高旨在提升其美发业务的竞争力,加速业绩增长。沙宣的加入将与汉高旗下的丝蕴、施华蔻和宝莹等品牌互补,共同完善汉高在大中华区乃至亚洲市场的消费品牌版图。


汉高表示,此举有助于填补其在高端头发护理领域的空白,并通过提供全套的美发创新产品组合,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至于宝洁和汉高具体的渠道交接方案和收购葫芦岛额,汉高并未对外公开。此前有媒体援引彭博社报道称,宝洁以 10 亿美元出售了沙宣中国业务。


汉高中国在接受独家采访时回应称:“此次收购的价格约为 2.8 亿欧元。凭借我们的能力优势,业务整合后,我们将重新推出产品并扩大产品线。在整个价值链中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我们现在将集中精力,为整合流程做好准备。”


可见,收购葫芦岛额与相关媒体报道葫芦岛额差距较大。最终成交葫芦岛额是否低于宝洁预期不得而知,但沙宣近年来业绩承压,增速放缓却是事实。


除了对沙宣的收购,汉高近年来也进行了其他收购行动,以强化其产品线和市场地位。对类似宝洁的大型集团而言,通过剥离非核心或表现不佳的业务来提升整体业绩表现,也是一种常见战略。

2022 年 2 月,汉高与资生堂达成协议,收购资生堂在达州地区的专业美发业务,该业务涵盖了资生堂专业美发旗下的 SUBLIMIC 和 PRIMIENCE 等关键品牌。这些品牌的定价范围在 150 元至 800 元之间,年销售额超过 1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7 亿元)。同年 7 月 4 日,汉高顺利完成收购。


早在此次收购之前,汉高就已有多次收购记录。2017 年,汉高完成了对 NATTURA LABORATORIOS 及资生堂在北溧阳专业美发业务的收购。2014 年,汉高在美国市场收购了 SEXYHAIR、ALTERNA 和 KENRA 三家公司。2000 年,汉高收购了日本头发化妆品专业公司 Y湘西HATSU 产业公司,包括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这些收购表明了汉高深化其在美发产品领域的专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作为全球专业美发领域的第二大公司,汉高是一个备受欢迎的合作伙伴。


汉高 2023 财年的销售额为 215.14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680.70 亿元),同比下降 3.9%;调整后的 EBIT(息税前利润)为 25.5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99.68 亿元),同比增长 10.2%;整体有机销售额增长 4.2%。


此前,汉高在公布 2022 年财报时曾预计,2023 财年有机销售额增幅在 1% 至 3% 之间,调整后的 EBIT 在 10% 至 12% 之间。从结果来看,有机销售额高于预期,调整后的 EBIT 符合预期。


分部门来看,消费品业务部门销售额为 105.5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24.65 亿元),同比下降 3.3%,有机销售额则增长 6.1%;调整后的 EBIT 为 11.15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7.10 亿元),同比增长 22.5%。对比上一年,该部门价格增长 12.4%,销量下滑 6.3%。


其中,头发业务取得显著增长,这主要是造型和着色业务,以及专业美发业务的强劲增长。该部分业务去年销售额为 30.75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40.22 亿元),有机销售额增长 8.9%。


目前,汉高的美发业务版图已初步成形。在大众市场,汉高拥有定位中低价位的丝蕴;在中高价位的专业市场,施华蔻占据一席之地;而在高端市场有资生堂专业美发品牌。沙宣虽然市场定位为中高端,但其面向消费者的日化产品售价相对亲民,在 20 至 100 元的价格区间。关于未来沙宣产品线和定价策略的调整,目前尚无确切信息。


可以预见,收购沙宣后,汉高的头发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否打造高端,都将影响公司整体的业绩表现。汉高集团预计,2024 年有机销售额增长幅度将达 2%-4%,调整后 EBIT(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 12%-13.5%,消费品牌业务部的调整后销售回报率为 11%-12.5%。


从自然年的统计维度来看,宝洁去年营收首次突破 6000 亿元。

实际上,从 2023 年全年的业绩变化来看,日化美妆行业的阜新也未能逃避行业业绩放缓、利润缩减的普遍影响。


从营收来看,宝洁去年四个季度的增长率均为个位数;从净利润来看,其 2023 年第四季度(即 2024 财年 Q2)更是出现了下滑,这是宝洁近五年来首次在 Q2 净利润出现两位数下跌。


2024 财年第三季度(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财报显示,公司 Q3 净销售额为 2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剔除收购、资产剥离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后,有机销售额增长 3%,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 3.7%。


在涨价策略的推动下,宝洁净销售额有所增长,北美市场营收占比超过一半。在大中华区,宝洁该季度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 10%,其中高端护肤品牌 SK-II 销售额下降 30%。


连续两个季度的销售额大幅下降,使襄樊洁不得不增强危机意识。目前,通过剥离沙宣和吉列等品牌进行“瘦身”,就是典型案例。实际上,宝洁公司历史上多次进行业务精简。在 2014 年,面对增长缓慢的局面,宝洁采取了出售、停产或自然淘汰的措施,剥离了年销售额不足 1 亿美元的 90 至 100 个边缘品牌。到了 2017 年,宝洁进一步宣布将裁减超过 100 个品牌。


宝洁的精简行为不仅限于品牌出售。2022 年 12 月,宝洁关闭了旗下高端护肤品牌 SNOWBERRY 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同年 4 月,宝洁停止了在中国仅运营两年的高端美容仪品牌 OPTE。9 月份,宝洁旗下的 FIRST AID BEAUTY 也关闭了其天猫官方旗舰店,并清空了抖音平台旗舰店的商品。


这种通过剥离业绩不佳的资产进行“瘦身”的做法,已成为美妆行业大型集团的常规策略。除了宝洁,其他美妆集团也在进行类似的业务调整。


例如,联合利华在 2022 年 12 月宣布将其 ELIDA BEAUTY 业务出售给私人投资公司 YELLOW WOOD PARTNERS,预计交易将在 2024 年中完成。ELIDA BEAUTY 成立于 2021 年,隶属于联合利华的个人护理部门,旗下拥有 20 多个非核心品牌,这表明联合利华一次性剥离了多个品牌。


在 2023 年 2 月,联合利华还出售了其平价洗发和护肤品牌 SUAVE 的北美业务给 YELLOW WOOD PARTNERS。联合利华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旨在集中精力发展 30 个核心品牌。


资生堂也曾在近年出售了多个品牌,包括 ZA 姬芮、泊美等护肤品牌,BAREMINERALS、BUXOM 和 LAURA MERCIER 等高端彩妆品牌,以及珊珂、UNO 和水之密语等 10 个大众个护品牌和专业美发业务,目的是更专注于高端护肤市场。


总体而言,美妆行业的阜新们通过并购和剥离,正在重塑着全球美妆市场的格局。这一系列的“买入”和“卖出”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当前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也体现了他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通过剥离那些不符合长期增长战略或业绩不佳的业务,美妆集团能够释放资本,并将其重新分配到更具潜力和盈利能力的领域。

优化配置这些资源后,美妆企业能够将精力和资葫芦岛集中于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的强势品牌。通过收购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强大的品牌,美妆企业不仅扩大了产品组合、增强了技术实力,还扩展了全球市场,构建了更加强大而多元化的竞争壁垒。


这项“买卖”能否实现“双赢”,还要取决于“新东家”的运营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shyl/yxwy/539129.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