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宣布,自2023年1月起全面更新的展览《壮丽的三峡》将于5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作为长江标志性河段,三峡是长江上游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世界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中,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达18.3万件。《壮丽的三峡》作为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的代表性展览,自2005年开展以来,常年对公众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
新版《壮丽的三峡》展览从“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的视角构建展陈体系,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部分为基本框架,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展陈技术,将现代科技与文物保护展示相结合,深入挖掘三峡文化作为中国长江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和意义。
据了解,此次展览主要以文物叙事为主,系统构建三峡文化的故事线。新版《壮丽的三峡》展览展出文物321件/套(共703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7件/套、二级文物27件/套、三级文物93件/套。珍贵文物占比约50%,展品更新率达60%。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三峡博物馆馆藏的“十大镇馆之宝”中的六件集中展出,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商代三羊铜尊、战国铜虎钮錞于、战国青铜鸟形尊、汉代偏将军金印、汉代景云碑。
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全面更新工作以“根植巴山蜀水,传承长江文化”为叙事主基调,以三峡文化起源、形成、衍化、交融及时代变迁为叙事主线,构筑三峡文物核心价值谱系,完善三峡文物展示传播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