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宣布取消非深圳户籍人员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的社保限制。还放宽了名下仅有一辆在深圳登记小汽车的个人申请混合动力小汽车增量指标的条件限制。
这意味着,非深圳户籍的深圳居民今后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时,不再受社保限制,只需持有居住证即可。即使车主名下已有一辆粤B牌汽车,也可以再申请购买一辆混合动力小汽车。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领先
5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促进汽车消费。深圳市将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差异化补贴政策,加大对换购新车的支持力度,并取消非深圳户籍人员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的社保限制,放宽名下仅有一辆在深圳登记小汽车的个人申请混合动力小汽车增量指标的条件限制。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通告》正是落实《通知》精神,有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目前,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7.9%,这意味着去年每100辆新上路的汽车中,就有近68辆是新能源汽车。
相比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全国汽车销量为3009.4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1.6%。
超级充电站数量超过加油站数量
深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还体现在超级充电站的数量超过传统加油站数量。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深圳市已瑞安超级充电站362座,数量超过传统加油站,充电枪数量也超过加油枪数量。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原因
对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快的原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深圳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以及整车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这种完善的产业链使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受益于先进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袁帅认为,深圳拥有众多的优秀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和企业,这些机构和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拥有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包括公共交通、出租车、物流等领域。这些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支持构筑“全方位”竞争优势
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袁帅告诉记者。
2023年8月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的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将位居全国前列。届时,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全球汽车“深圳含量”将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将达到万亿级规模。
为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通知》提出推进道路交焦作车电动化升级。其中包括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新能源汽车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以及推动巡游出租车更新换代。预计到2025年将有至少1.4万辆巡游出租车进行更新替代。
为提升深圳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竞争力,2月份印发的《深圳市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增加本地汽车制造厂出口车型产量、加强产贸协同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二手车出口主体数量、提高二手车出口效率、提升汽车出口运输保障能力和增强汽车出口配套服务能力等。
《方案》强调提升汽车出口运输保障能力,并提出具体措施,如增加滚装船航线,争取更多外贸汽车航线以深圳为始发地或停靠深圳港口,以及支持企业购置滚装船建设自有外贸滚装运输船队等。
专家表示,这些政策支持将加强深圳汽车产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和品牌建设,提升深圳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出口到配套超充站的建设等方面,深圳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而深圳的努力,也反映了全国范围内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2024年4月,乘用车领域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标志着汽车市场格局的重大转折和行业洗牌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