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预测,上证指数跌破箱底后将下探支撑,黄金支撑点位于 2904 点,今日收盘价已逼近这一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下方还有一个 2868 点的缺口位。据悉,上证指数一向有逢缺必补的惯例。一旦跌破 2904 点,就需要向下寻找 2868 点的缺口支撑。
综合来看,若上证指数在补上缺口位后上涨,至少也得下跌近 2%。想要补上仓位的手还是先忍忍,耐心观察指数是否会去补缺口。
若缺口位有支撑(标准很简单,连续三天都能在跌破后重返缺口位上方),届时再考虑适度补仓。
尽管今日几大指数均在下跌,账户缩水,但也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就是经营困难的东方集团。该公司连 75 万的债务都无法偿还,公司财务公司十多亿元资金也不翼而飞,今日却随大盘下跌。
要知道上周末,这家公司仅因为申请破产重整就再登涨停,股价连续三个涨停板,一路冲高至 0.94 元。
我真担心这样走下去,再来两个涨停板,它就能冲过 1 元大关死里逃生了。
这家公司上市已 30 年,1994 年上市融资 2.68 亿元,随后三次配股融资 12.38 亿元,然后又通过定增圈走了 86.1 亿元,圈钱胃口越来越大。上市 30 年,从证券市场圈走了 101.2 亿元,却只分红 2.85 亿元,相当于把首发资金还给了投资者,其余 98 亿元却挥霍一空,如今竟然连 75 万的债务都无法偿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扣非净利润自 2021 年以来连续三年亏损,2023 年会计师事务所还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尽管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宏伟出具了承诺函,表示会通过资产处置尽快实现现金资产归还上市公司,但早在 6 月 21 日,东方集团就被中国证监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
同日,因大股东及子公司东方润澜存在债务违约,中信证券对东方润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2306.05 万股(占总股本的 0.63%)进行了强制平仓。
有趣的是,东方集团在第一季度还能拿出几十亿元资金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怎么才过去一个季度,连 75 万的债务都无法偿还了?根据民生银行一季度的财报,东方集团持有该公司 12.8 亿股,为第 10 大股东,且是一季度新晋股东。之前,华夏人寿保险是第 10 大股东,持有 12.94 亿股,感觉是接了华夏人寿的盘。
考虑到整个第一季度民生银行的平均股价为 3.9 元,那么东方集团最多需要掏出约 50 亿元才能完成成为第 10 大股东的壮举。
可这家公司年年亏损,这么多钱是从哪来的呢?估计就是到处借贷,把能借的钱都借完了,这次再借 75 万也借不到了。
证券市场老手们想必对张宏伟印象深刻,当年他通过一系列颇具争议的手段,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然而纷争甚多,最终不得不转让股权。二十年后,张宏伟对民生银行依然念念不忘,尽管东方集团连续三年亏损超过 36 亿元,却仍咬牙筹集近 50 亿元资金买进民生银行股票。这痴情程度令人唏嘘。
如此执着地投入民生银行,是否因此忽略了东方集团的主营业务,我们不得而知。但为了收购民生银行股票,将东方集团推向退市的边缘,却是事实。
由此可见,张宏伟的承诺函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毕竟为了买进民生银行股票,东方集团恐怕已耗尽资金,否则不可能出现从自家财务公司取不到钱的情况。 资金很可能都投入买进民生银行的交易中了。
令人不解的是,一家拥有自身主业的上市公司,为何执意成为另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甚至把自己逼入绝境?难道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就能拯救东方集团于水火?国家早已规定,银行股东不得利用自身地位向银行无限制借贷。
民生银行也并非中特估概念股,在整体下行行情中,其股价基本与当初买入价持平,交易差价难有收益。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使东方集团能以现价转手民生银行股票,偿还欠款后也所剩无几。该公司一季度财报显示,负债规模高达 208 亿元人民币。这些年,张宏伟从股东处获得近百亿元资金,从银行借款 208 亿元,总计 300 亿元,到底用到了哪里?
投资者应认清现实,不要对这类公司抱有任何幻想。经过 30 年的时间和 300 亿元的资金投入,东方集团却濒临破产重整,可见经营能力之差。
这样的公司继续留在证券市场,只能消耗投资者更多的资金。尽早让它退市才是明智之举。如今,在连续涨停后卖出东方集团股票的投资者显然已经吸取教训,不会再愚昧地等待其继续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