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外墙材料

中美双边贸易弱化,间接联系稳定增强

近年来,美国推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和去风险化等政策,导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持续下降。2023年以来…

近年来,美国推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和去风险化等政策,导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持续下降。2023年以来,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已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成为美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

东南亚、墨西哥、泰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被认为可能动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企业出海,中国也面临“产业空心化”风险。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

中美双边经贸联系弱化,但间接联系稳定增强

徐奇渊表示,中美双边经贸联系显示出双边弱化趋势,但从间接联系来看却相对稳定甚至增强。

虽然从传统贸易数据来看,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从2017年的21.6%下降至2022年的16.5%,但从增加值数据来看,中国的份额并未下降。这表明美国从越南等国家进口的产品中包含了大量中国的增加值,因为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中间品或在中国投资生产。

尽管中美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有所减少,但美国从增加值角度来看,对中国的间接依赖并没有减少。

间接联系增强并不是简单的转口贸易

徐奇渊指出,间接联系的增强并不是简单的转口贸易。

以中国出口到越南的棉纱线为例,越南将其加工成面料再制成服装。虽然棉纱线作为中间品是中国生产的,但印染工艺、纺织设备和管理人员可能也来自中国。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投入要素都来自中国。

数据显示,2021年,东盟国家出口获得的增加值中有约20%来自外国,其中中国占比4.7%,几乎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之和的两倍。

这表明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出口获益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在墨西哥、日韩、欧盟、印度、俄罗斯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获益占比也呈不同程度上升。

中国需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母工厂”。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中国企业在“中间国家”的发展现状如何?

中美双边贸易弱化,间接联系稳定增强

徐奇渊:我们最近发现,一些“中间国家”的体量较小,接纳产业链的能力明显受限,甚至出现了接纳能力饱和的现象。例如,越南目前企业招聘困难,已无闲置劳动力可供使用,只能从其他工厂挖人;墨西哥电力紧缺,水源短缺,基础设施不足;泰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需要从周边国家引进外劳。目前,我们看到部分企业已回流中国。印度体量虽大,但面临着固有的一系列问题。最近有报道称,苹果将生产线转向印度并不顺利,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回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东盟、墨西哥、泰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否会动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企业的出海,会带来中国“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吗?这值得警惕吗?

徐奇渊:中国仍是世界工厂。从生产角度看,工业制造业的全球增值份额“三足鼎立”,中国占三分之一,G7国家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占三分之一。另一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为 14.4%,较中美贸易战前的 2017 年还上升了 1.7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未改变,产业空心化问题也不存在,依然稳固。

中国的优势在于营商环境、勤奋的劳动力,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流水线”式的生产分工模式。流水线并非复杂的创新,如今看来科技含量也不高。但在上世纪初,流水线生产方式让美国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超越欧洲。中国进一步拓展了流水线的概念,不仅在车间内建立流水线,还将城市作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单元,即通过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企业密度大、城市密度大的城镇连接起来,形成流水线区域,例如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都知道中国曾是“世界工厂”。2022年,赛迪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中国要学习国际经验,未来要做“世界母工厂”。这意味着,虽然产业外迁,但企业总部仍在中国,中国要掌控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例如,在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纺织等环节已转移出去,但印染工艺技术以及纺织机械设备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世界母工厂”意味着要对全球工业体系、产业链拥有掌控力,掌握高端附加值和科技工艺,即中国制造业要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智造”。目前,日本、美国、欧洲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世界母工厂”的角色,它们除了拥有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众多的隐形冠军,尤其是美国和日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wqcl/572086.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