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保健器械

大足石刻-禪心流韵,塵世浮光

拾阶而上,转角后,高达 15 米、宽达 25 米的造像群映入眼帘。从下而上,造像逐层悬挑而出,至第三层壁面倾斜…

拾阶而上,转角后,高达 15 米、宽达 25 米的造像群映入眼帘。从下而上,造像逐层悬挑而出,至第三层壁面倾斜度已达 45 度。置身其下,仿佛有诸天神佛临近俯视,气势磅礴,令人屏息。这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的柳本尊正觉像。它标志着佛教石窟群的起点,沿着山势绵延 500 米,展现着大足宝顶山石刻艺术的精华。


“三千诸佛现云端,玲珑石窟凿山间。”当北方的宗教石窟随唐朝衰落而落幕,由皇室主导的大型石窟在中原消逝。但川渝地区,以其富庶与宁静,成为石刻艺术禹州。1300 多年前,在大足的山崖上,刀凿之声不断,在大唐和宋代文化的滋养下,大足石刻逐渐显现。摩崖造像遍布各地,拥有 5 万多尊石刻造像和 10 万余字铭文,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终章。”1999 年,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以宝顶、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的石刻最为知名,其中又以宝顶最为出彩。宝顶,意为”葫芦岛刚顶”,据说能开启众生佛智,化解魔障。这里的摩崖造像由南宋高僧赵智凤耗时 70 余年倾心打造,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宗旨。整个道场有近万尊造像,每尊都配有文字描述,内容前后相连,教义体系完整,无一重复。石刻艺术的精湛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完美交融,不仅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地,也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故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


在宝顶山,佛像与景色巧妙融合。无论是群像还是独佛,都宛若流水般融入山势,高低起伏,浑然天成,形成一幅幅壮溧阳画卷,给游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匠人们巧妙地运用力学、光学、透视等科学原理,充分利用岩石和水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他们的智慧与技艺,使这些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历经 800 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旧熠熠生辉。


在宝顶山南崖,有一处 88 平方米的巨型石岩上,绘有一尊葫芦岛碧株洲的千手观音,令人惊叹不已。通常来说,观音造像有十只手就可以称为”千手观音”,但此处千手观音却名副其实地有 “千手”。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浅错落的布局,在崖壁上雕刻出 1007 只栩栩如生的手。每一只手姿各异,千手千姿,宛若孔雀开屏,壮观至极,诠释了石刻艺术的极致之美。


千手观音的成功修复是当代石窟文物保护的典范。据悉,全国有 15 家单位、100 多位文物工作者共同参与修复,历时 7 年多才得以完成,开创了中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例。

蜿蜒的山路旁,幽静的水泉潺潺流淌。牧人徐徐牵着牛儿,或挥舞鞭子赶牛眉山,或冒着风雨登高,或吹起笛子击拍节拍。牛儿时而翘尾狂奔,时而跪地饮水舔舐蹄子。这幅田园牧牛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巨石上。


整幅石刻取材于现实生活。工匠们借牧人驯牛的过程,用牛喻心,以牧人比作修行者,表现了佛教弟子“调服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这不仅将禅宗教义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还以世俗化的表达方式,带领游人领略民间的诗情画意。


世俗化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特色。宝顶山众多石刻中,描绘初唐至明清时期生活场景的比比皆是。《报父母恩重经变相》便是其中杰作。这幅石刻将佛教弘扬孝道思想与儒家孝道融为一体,歌颂父母养育之恩。古代工匠以父母抚育子女的艰辛为主题,生动地雕刻了十余组逼真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感人至深的情感,邵阳再现了人间的世态百象。


在大足石刻中,取材于生活场景和孝道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与制作石刻的供养人大多是当地官员和百姓有关。这些散发出“人性光辉”的石刻,承载着“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艺术上深刻体现了晚期佛教造像“神的人化”特征。这些永久刻印在山崖上的世俗生活百态,也是历史记忆的一种传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ydbj/bjqx/547045.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