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户外用品

人工智能赋能 中华文脉永续传承

人工智能正成为保护中华文化瑰宝的得力助手。近日,记者探访即将召开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现AI技术不断创…

人工智能正成为保护中华文化瑰宝的得力助手。近日,记者探访即将召开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现AI技术不断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合合信息展台,一幅高清修复的《敦煌遗书》残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借助生成式AI技术,这些珍贵文献正在数字化重现。观众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扫描样本卷轴,见证AI如何通过字形修补、褪色修复和背景补全等技术,让古籍重获新生。

合合信息展位的许圆圆介绍道,由于《敦煌遗书》散落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收藏机构,缺乏完整的联合目录,这给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还面临材料老化、环境侵蚀和内容缺失等问题。

通过AI识别,残缺的卷轴被拂去岁月的痕迹,以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许圆圆表示,AI古籍修复模型具有出色的图像处理能力,可以解决古籍文献中存在的模糊、阴暗等图像质量问题。模型还可以智能学习不同古籍的文字风格和纸张背景,对损坏区域的字体内容和风格进行高度还原,最大程度地确保其与原古籍的一致性,实现修旧如旧。

历史不仅存在于书籍之中,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智能高清滤镜”,AI可以从一枚4厘米长的核桃上,提取每个字只有1毫米长的微雕文字,“核舟记”蕴含的精巧和细致之美正在被AI以另一种方式续写。

在腾讯展台上,“了不起的甲骨文”展示了研究人员如何开发甲骨文检测、识别、摹本生成、字形匹配和释读等方向的智能算法,助力甲骨文研究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自然损坏速度较快,保存、展示和利用不易,而且出土甲骨分散收藏于国内外。

近年来,得益于AI技术的飞速发展,探索AI与甲骨文研究的结合成为破解难题的新思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腾讯优图实验室等单位,在吸纳行业内最先进的研究资料后,开发出甲骨文字检测模型,大大降低了甲骨文研究的门槛。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刘永革表示:“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甲骨文的破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正在尝试用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考释的需求,包括文法分析、释文翻译、辞例拟补、残字补全、辞例辅助缀合等。”

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认为,技术团队一直在探索用人工智能助力甲骨文“破译”和活化利用,与行业伙伴共创甲骨文AI考释破译的新算法、新工具和新方法,守护中华文化瑰宝,焕活汉字源头。

前沿数字科技正在助力文化遗产焕新和焕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同架起连接古老中国与未来中国的桥梁,让千年文明得以更好地创新迈向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ydbj/hwyp/567914.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