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路空协同立体交通分会副会长高远洋一直十分忙碌,积极参与各类专题讲座、线上直播和论坛分享。提及原因,他表示只有一个关键词:低空经济。
高远洋对低空经济的认识始于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AOPA世界会员大会,这是国内首次公开探讨这一概念。“当时给出的定义是,低空经济是在低空开放背景下,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发展通用航空,带动通用航空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并对相关经济领域产生协同发展效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简介:高远洋
- 管理学博士,著名通用航空产业专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路空协同立体交通分会副会长
- 国际航空航天协会协调理事会AAM(先进空中交通)专家组成员
-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Haas商学院访问学者
- 参与了国家通用航空相关重大政策的研究与起草
- 主持了全国50余个省市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及航空园区/临空经济区/航空小镇规划研究
- 曾任陕西渭南市市长助理(挂职),直接领导了渭南(国家通用航空试点园区所在地)通用航空发展
在接受采访时,高远洋表示,通用航空装备正在广泛融入各领域,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作业、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因此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通用航空器。
除了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和服务也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成熟的通用航空产业为例,其产业结构大致为334,即通用航空制造、运营和服务的产值贡献分别为30%、30%和40%,这是一个典型的“2.5”产业,即二产和三产融合良好。
随着低空经济的深入发展,通用航空也将呈现出运营、制造和服务并行发展的趋势,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延伸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万亿产值的经济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