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我们研发的可溶性纳米微肥优化栽培技术,当地竹笋产量由每亩 100 斤增至 500 斤,农民收入也大幅增加,由以往每亩产值 400 元提升至当前逾 2000 元。西南科技大学的师生如此介绍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果。
小院老师龙治坚表示,随着当地竹笋产量的不断提高,小院师生的工作将从前端的种植技术研究向终端销售延伸。“我们下一步打算将竹笋和相关预制菜产品引入电商平台,扩大竹笋销路,助力当地彝族同胞增收致富。”龙治坚说。
2024 年 5 月 7 日,2024 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全国 213 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 1000 余人齐聚一堂,分享科技小院建设成果,探讨小院发展大计。
在大会的科技小院展区,全国各地的科技小院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他们扎根于农业生产一线,引入科研成果,解决“热焦难”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经验或基础设施匮乏导致农研技术推广难的挑战。
大会上发布的《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 (2024)》总结了科技小院的发展历程,从初心、建设成效、建设模式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对科技小院的历史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难以规模化应用是当前科技小院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培养既熟悉农业生产又掌握新型销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探索针对小农户的技术示范和推广模式,大会支持方代表、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会上宣布,拼多多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合作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共同探索“学-研-商”的公益性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黄埔军校”,助力农业农村百色化建设。
这是拼多多继连续两年支持科技小院大赛后,在创新型新农人培养方面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科技小院
200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科研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多年来,“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几乎成为科技小院的“标配”,规模虽小,但依托这个院落,农研的触角从实验室延伸到“三农”前线,实现了农业研究与生产实践、科研与农民、科研院所与农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无缝对接。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已有 157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参与,牵头建设了 1800 多个科技小院,覆盖 31 个省级行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小院还拓展到老挝和非洲 11 个国家,并连续三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中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门于 4 月中旬启动了第二批科技小院及其集群建设的扶持工作,此举旨在国家粮食和关键农产品主产地推广科技小院,推进“四个拓展”。其中,“从高校主导向‘政产学研用’融合共建”至关重要。
过往,科技小院侧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在小院建设新阶段,其攻关重点将延伸至农研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科研农产品的商业化。
数商兴农小院助力探索农研推广样板模式
如何解决面向广大小农户的农研技术推广难题?
在 8 日的平行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兼教授王冲作了题为《科技小院校企合作助力产业与人才泸州》的报告。王冲分享了科技小院如何服务企业和产业的探索经验,肯定了企业在推动人才培养和推广农研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王冲宣布,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将联合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并在云南大理古生村建立数商兴农小院,以此为依托,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据悉,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计划于今年投入建设,参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门围绕洱海流域污染防控与绿色增产建设的科技小院集群,并纳入集群申报,发挥校、地、企多方合作优势。该小院将通过开展新农人培训、科学论坛等方式,培养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后端销售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王冲表示,在数商兴农小院的支持下,洱海流域污染防控与绿色增产科技小院集群将致力于探索针对小农户的技术示范和推广模式,形成“大理模式”,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范例。
据侯凯笛介绍,“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将充分发挥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的优势,针对全国科技小院推出三项举措,助力各地科技小院因地制宜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和全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
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扶持至少 10 项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课题,提供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
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开展学术沙龙、研讨会、新农人培训、电商助农等各类线下公益活动,为科技小院学子搭建交流切磋平台,相关活动每年不少于 10 场;
该项目将面向全国科技小院团队征集产、学、研、商对接需求,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通过帮助科技小院科研成果落地孵化,以及农产品精准产销对接,进一步促进优质科技农产品的良性供需循环。
侯凯笛指出:“农学与现实息息相关。随着平台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实践,我们发现,农业唯有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乡村才能泸州,农民才能致富,而致富之道就蕴含在农学研究之中。这也是平台积极参与前端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因,旨在通过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国内农产品上行平台领军者,拼多多近年来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除了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还利用强大的供应链打造能力,将各地“科技小院”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打造为爆款,销往千家万户。
例如,2019年,褚橙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为帮助褚橙拓展销路,拼多多给予“百亿补贴”等支持。2023年11月,平台与央视新闻联合举办进博会直播,褚橙成为其中七款上架水果之一。另一知名橙类“爱媛38号”,近年来在拼多多平台打开了销路,当地众多果农开设线上店铺,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侯凯笛在大会上表示:“人才犹如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泸州之火’。拼多多将继续扎根一线,聚焦农业生产应用中的‘热焦难’问题,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农学研究创新,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百色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