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红楼重现“觉醒年代” 玉树研学营感悟“新青年”精神**
百年历史沉淀,红砖绿荫环绕,北京大学红楼巍然屹立于闹市一隅。走进古色古香的建筑,拾级而上,每层台阶仿佛诉说着历史的脉络,将参观者带回峥嵘岁月。
5月26日至6月4日,来自青海玉树的24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青年党员和优秀青年来到北京,开启了为期10天的研学之旅。行程临近尾声,研学营成员走进北大红楼,追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青年的足迹和青春力量。
红楼营造出沉浸式的参观环境。展览室内,各种文献刊物、雕塑、油画、全息影像、微缩景观和复原场景令人驻足观赏。
玉树州委组织部三级主任科员、青年党员马雪表示:“以前在手机和电视上看到历史场景,这次亲身体验,感受完全不同,仿佛与故事人物产生了一种联系。”
马雪说:“看着展陈中的故事,我会去想象未呈现的部分。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未知命运,前辈们肯定承受着更大的彷徨和压力。但他们始终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不会因反复思考和尝试而麻木不前,这是最令人钦佩的品质,也激励了我。”
共青团玉树州杂多县委书记江羊东周也有同感:“这次观展就像一次短暂‘穿越’,让我们从日常工作中抽身而出,重新审视自我。”
共青团玉树州治多县委书记费向楠认为:“历史纵深感和大局观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视野。平时繁忙的工作让我们忽视和淡忘了历史,而这次观展让这些记忆重新浮现。我们要心怀感恩,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离开北大红楼时,玉树州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青年党员李生琦脑海中清晰浮现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发表的《人生真义》一文中的话:个人生存时,应努力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并将其传给后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李生琦说:“每个历史时期的青年都有不同的责任。整个展览于我而言就像一面镜子。前辈们摸索前行,而我们要在他们开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宣传舆论工作都有着化解纷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这让我们的工作有了人生价值。”
据悉,“江源青绿红心向党”第二届玉树青少年红色研学营暨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将于明日结束。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玉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