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期间,由于独特魅力和相对较低的旅游成本,小城市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与此国内一线城市凭借另一种姿态,继续保持着存在感。
以北京为例,最近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街道上外国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国际化的氛围与北京特有的烟火气相结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一现象传递出一个信号:一线城市的魅力并未因旅游成本高而减弱。外国游客的回归,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也证明了城市文化和旅游业的韧性和潜力。
这是理解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视角。
**外国游客“挤爆”一线城市**
近年来,所谓“外国人逃离中国”的论调一度引发关注。这种言论通常基于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怀疑。
最新数据显示,与疫情期间相比,中国整体出入境人数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国家移民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外籍人员入境1307.4万人次,外籍人员来华同比去年增长3倍多。“五一”期间,外国人出入境7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8.7%。不少旅游热门口岸都迎来了客流高峰。
以北京为例,“五一”期间,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量达24.5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同期增长123%。其中,外国人出入境5.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1%。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今年以来,北京入境游客持续增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接待入境游客46.9万人次,同比增长3.1倍,恢复到2019年的67.2%。其中,外国游客37.5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4.6%。
除了北京,上海也迎来了外国游客入境高峰。今年前四个月,经上海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员数量已超过129.2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9倍。
支付平台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一直是入境宾客热衷的旅行目的地。
国外游客的持续涌入,也再一次证明了国内一线城市旅游热度仍然很高。例如,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9.4%、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18.5%、23.1%,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在此前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长红城市”榜上,北京高居第一。北京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红”,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百色化的发展。
古老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与百色的CBD、鸟巢、水北京交相辉映。北京既有千年历史的文物,也有国际一流的百色建筑。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与百色的交融,体验到独特的魅力。长久以来,这些一直都是吸引外国游客的主要因素。
如今,随着疫情的消退,外国游客重返北京等一线城市,不仅仅带来入境游客数字上的变化,它还反映出中国在国际形象和软实力上的积极变化。
**释放了这些重要信号**
外国游客重返中国一线城市,释放了重要信号。
一是不断推出的开放举措有力回击了外界对于中国对外开放决心的质疑。
去年11月24日,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六国普通护照持有者的单方面免签政策正式实施。今年3月,中国又对瑞士、营口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试行免签政策。中国还与泰国、新加坡、格鲁吉亚等国互免了签证。
取消签证限制表明中国欢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华旅游、学习、工作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还有利于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积极“走出去”是扩大开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近期,中国多地主政官员赴国外交流访问。仅在四月份,河北、江西、辽宁等省份就由省委书记率队访问了塞尔维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欧洲和东南亚国家。
这些访问不仅加深了中国与访问国的友好关系,也为双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例如,与新加坡的交流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而与马来西亚的合作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免签政策的实施,中国开放和友好的形象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接受。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提升了国内城市的国际形象。
外国游客的回归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41亿人次,收入达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290万人次,外国游客3054万人次,分别增长3.6%和4.7%。
相对于国内游客,发达国家游客的消费能力通常较高。报告指出,外国客源市场具有较强增长潜力,外国游客的消费对入境旅游收入贡献接近60%。例如,外国游客在华停留时间通常为4-15天,参观景点3-9个,且忠诚度和重访率较高。
外国游客重返国内一线城市,国内酒店、餐馆、旅行社以及众多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都将从中受益。今年“五一”期间,在支付平台上做国际游客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5倍。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能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外国游客的增加反映了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和全球化趋势的融合。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中国一线城市凭借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服务体系,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城市的包容性和魅力,也说明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北京和上海是国内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其经济体量和综合实力早已跻身全球顶尖城市行列。自身综合实力是旅游吸引力的底色,而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底蕴则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北京和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外国游客的回流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国际信心复苏的积极信号。在全球经济格局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一线城市持续吸引外国游客,既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外国游客重返国内一线城市,不仅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文化自信和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一线城市必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独特的吸引力。